資源描述:
《高考個虛詞詳解并例句翻譯》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高考語文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及其釋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1.【而】(1)用作連詞。?①又(或不譯),表示并列關(guān)系。例句:▲.蟹六跪而二鰲。(《勸學(xué)》)?螃蟹有六條腿兩只蟹鉗。)?▲.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既嘆惜酈道元的記載過于簡略,又譏笑李渤的見識淺陋。)?▲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六國論》?趙國曾經(jīng)五次跟秦國交戰(zhàn),兩次失敗三次勝利。)?②并且,而且。表遞進(jìn)關(guān)系。例句:▲.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君子廣泛地學(xué)習(xí)并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2、,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然而,陳涉不過是個用破缸作窗戶,用草繩系門軸的(貧窮的)人,又是甿、隸一類的(種田)人,而且是個被遷謫戍邊的征夫。)?③就,接著(或不譯)。表承接關(guān)系。例句:▲.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我正有些驚恐,打算回去,就(聽見)從水上發(fā)出巨大的響聲。)?▲.嘗一腭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diào)。(《察今》?嘗一塊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全鼎的調(diào)味。)?▲.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登記官吏名冊造百姓戶籍冊,封存各種府庫,等待將軍的到來。)?④但是,卻。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例句:▲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
3、藍(lán)。(《勸學(xué)》?青這種顏料,是從藍(lán)草中提取的,但是顏色比藍(lán)草更青。)?▲.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石鐘山記》?而漁人船夫雖然知道,卻不能記述。)?▲.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魚我所欲也》?先前寧肯死也不接受,現(xiàn)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⑤如果,假如。表假設(shè)關(guān)系。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秦國用城池?fù)Q取和氏璧,如果趙國不答應(yīng),理虧就在趙國。)?▲.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大家假如有誠意,就看我的馬首行動。)?⑥地(或不譯)。即連接狀語,表示修飾關(guān)系。例句:▲.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xué)》?我曾經(jīng)整天地思考
4、。)?▲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我小心冀翼地起來。)???(2)用作代詞。你的,你。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例句:▲.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你的父親做吏部的長官,把我調(diào)到京城任職,你就可以經(jīng)常侍奉母親了。)?▲.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你父親回來,自然會跟你算賬、追究。)???(3)通“如”:好像,如同。▲軍驚而壞都舍。(《察今》士兵驚駭?shù)穆曇羧缤蠓课莸顾粯?。)?)與“已”合成復(fù)音虛詞“而已”,用作語氣助詞,表示限止語氣,放在句末,相當(dāng)于“罷了”。例句:▲.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5、?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學(xué)術(shù)技藝各有專長,像這樣子罷了。)?▲.遇有水旱疾疫,則開倉廩,悉府庫以賑之,如是而已。(《治平篇》?碰上水旱災(zāi)害和瘟病災(zāi)害,政府就開倉放糧救治災(zāi)民,像這樣子罷了。)(5)【而后】才,方才。▲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我小心謹(jǐn)慎地為國獻(xiàn)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為止。)【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例句:▲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ā妒娚接洝番F(xiàn)在把鐘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風(fēng)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音,何況石頭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
6、這是不可能的,何況(您這)明智的人呢!)【既而】不久,一會兒。例句:▲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不久,他以蘇州老百姓暴動的罪名向朝廷誣告請示,追究這件事,處死了五人。)例句:▲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后來在井里找到他的尸體,于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2.【【何】(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什么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yán)以表示敬意啊。)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
7、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代仁人的心理活動,或許不同于這兩方面的心理,為什么呢?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齊國并沒有賄賂秦國,(可是)終于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劉豫州現(xiàn)在打算到哪里去?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大王來時帶了什么(禮品)?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一旦您百年之后,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站住腳呢?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
8、血猿哀鳴。(《琵琶行》)——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么?除了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