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13《中秋詠月詩詞三首》課件(2)》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我的思念是圓的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學習目標1、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感悟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3、學習詩人的豐富想像及情景交融的寫法。賞析古詩詞賦,要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從語言、意境、主題等方面入手分析。1、理解詩意。對詩句意義的理解,對詩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對全詩深層含義的領悟。2.品味語言。品析生動、典型的詞語,體味詩句語言的精妙,品味全詩語言的特點。3.分析技巧。分析詩中修辭手法的含義及作用,分析詩歌的寫法,如寫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詠懷、象征手法等等
2、。賞析方法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王建王建(約767-830),字仲初,許州人(今河南許昌)。唐代宗大歷十年進士。一生困頓,晚景尤凄涼。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以后,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暴行。善用七言歌行體,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作品有《王建詩集》。本詩題作“十五望月寄杜郎中”誦讀二人小組互讀,正音,劃分節(jié)奏。齊讀小組推薦代表朗讀,集體評價。領會詩歌的意思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鋪
3、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明月的刺眼驚擾,先后進入了睡鄉(xiāng)。由于夜深,秋露打濕了庭中的桂花。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低回賞月、神馳意遠呢?但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思考與討論你喜歡詩中的哪些詞句?為什么?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卻暗寫了詩人望月,從哪里可看出?“不知秋思落誰家”以委婉的疑問,道出作者怎樣的情思?不盡的懷人思親之情小結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望月〔景〕抒懷〔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圓的艾青艾青艾青,原名蔣海澄。艾青的詩,往往較多的把個人的悲歡融合到時代的生活和斗爭,從而比較鮮明地傳出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詩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現對光明的熱烈向往、追求和謳歌。這首詩寫于1983年9月21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經歷太多的飄零磨難,“文革”結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較淡漠的親情變得濃郁起來。誦讀自由朗讀,讀出感情,注意節(jié)奏我的思念是圓的我的思念是圓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圓的無論山多高
5、、海多寬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圓的西瓜、蘋果都是圓的團聚的人家是歡樂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親人的人望著空中的明月誰能把月餅咽下?把無形的思念說成是有形的圓,形象生動,想象力豐富。這首詩表達了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和懷想。揣摩欣賞說說詩歌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內容,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像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么?用語言或者圖畫表現你想象的情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作者簡介,背景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
6、57)進士。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此詞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節(jié),當時蘇軾41歲,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己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理解詩意關于小序:這首詞寫于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任太守。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守外郡已歷時五載,而與在齊州做官的弟弟蘇轍(子由)又長達六年未能相見,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負,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賞月,直到天亮?!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面對清風明月,家家
7、團圓之時,他不禁懷念起不在身邊的弟弟蘇轍。這小序即交代了作此詞的理由。瓊樓玉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玉做成的樓宇。這里指想像中的仙宮。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嬋娟,這里指月亮。體會詩情1、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兩句體現了詞人的什么感情?“月圓人不圓”的遺憾之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心愿探究與發(fā)現文中有沒有正面描寫月色的句子?作者從哪個角度下筆寫的?用自己
8、的話說說作者心中的天宮是怎樣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宮嗎?你認為作者是怎樣想的,覺得天上好還是人間好?這首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么?如果真有天宮的話,你愿乘風而去嗎?為什么?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大詩人蘇軾,他在政治如此失意之時,也沒有完全消沉,而愈顯豁達開闊,他在親人多年離散的中秋之月下,也沒有過分沉浸在孤獨中不能自拔,而是借月送去美好的祝福。同學們有什么想法?(對蘇軾、對自己、對其他……)表達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結合下面的圖片,任選一幅,發(fā)揮聯想與想像,描寫畫中的月亮。海上明月、沙漠月升水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