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少年王勃反思與教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少年王勃》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谑卸判W林麗雪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過程:一、揭題: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少年王勃》出示課題,齊讀2、引讀第1、2小節(jié)二、精讀第三段1、面對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yīng)。這時王勃在干什么呢?自由讀第3小節(jié),指名回答“凝望”這個詞表示怎樣地看?說明了什么?2、(指導(dǎo)觀察圖)站在滕王閣上,可以看到些什么?按順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指名說3、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默讀第3小節(jié),畫出文中的句子。4、交流(1)指名回答,出示:遠處,
2、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2)老師把后面一句話改了一下,出示: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自由讀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指導(dǎo)朗讀讀第三自然段指導(dǎo)背誦三、精讀第四段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出示、讀)(1)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2)指導(dǎo)朗讀2、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樣寫這句話的?3、交流(1)師:王勃邊看邊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2)正因為王勃邊看邊想,再
3、加上他很有才氣,此時,他已經(jīng)知道怎么寫這篇文章了,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3)理解“胸有成竹”,(板書:胸有成竹)并造句。王勃是怎樣胸有成竹地說這句話的?指名讀“讓我來試試吧!”齊讀(4)于是王勃——板書: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文思如泉:指寫文章的思路像什么?筆走如飛:動作表演3(5)這些詞語充分說明了王勃很有才氣,老師這兒也有幾個形容一個人很有才氣的詞語,出示: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才智過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滿腹經(jīng)綸,齊讀4、引讀最后一句話現(xiàn)在就請你學一學那位都督,聽到王勃的這兩句詩時,是怎么做、怎么說
4、的?(通過動作理解“拍案叫絕”)5、指名讀第4小節(jié),齊讀四、學習第5小節(jié)1、引讀第5小節(jié)2、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的句子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幾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ò鍟呵Ч艂髡b、奇才)3、齊讀第5小節(jié)五、小結(jié)1、讀了課文,少年王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以結(jié)合課文中的某些詞句來說。2、其實王勃不僅寫出了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他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文。讀資料卡六、小練筆1、學了這篇課文,大家都很佩服王勃吧?你們愿意做一回小王勃,也把自己從滕王閣上觀察到的江上的美景寫下來嗎?那就
5、試試吧!2、學生練習寫話七、作業(yè)1、課后背誦第3、4小節(jié)2、課后上網(wǎng)或到有關(guān)書籍中去找找《滕王閣序》的全文,讀讀,體會體會。3教學反思: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千古名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dǎo)學生朗讀體會。文中有很多詞語含義深刻,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比較句子,讓學生體會到“緩緩地”、“輕輕地”體現(xiàn)了野鴨的悠閑自在和云彩飄蕩的輕柔;通過造句理解并學會使用“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又采用動作表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詞語的意思,避
6、免了枯燥的詞義講解,使學生興趣盎然。《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guān)系:“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xùn)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薄胺e累”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讀的過程中,將書本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我在指導(dǎo)學生背誦第三小節(jié)時,先引導(dǎo)他們體會秋景之美,激發(fā)他們記憶的興趣,使他們活記樂背。文中有許多表現(xiàn)王勃很有才氣的詞語,在學生理解的基礎(chǔ)上,我又補充了“才華橫溢”、“才智過人”等詞語,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課文中對秋景的描繪比較
7、簡潔,我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描述所看到的景物,學生說得頭頭是道,最后,我又讓學生做一回小王勃,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寫下來,全面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但是,在指導(dǎo)學生感悟秋景的迷人方面還不到位,學生并沒有真正地體會到那種悠閑、自在與輕柔,所以在理解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學生沒有真正地與“秋景”聯(lián)系起來,只能從字面上來描述,理解不深刻。還有,教師的評價語言有待改進,特別是在朗讀的評價方面,應(yīng)該多以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