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瀾滄縣旅游開發(fā)》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關于云南瀾滄縣歷史文化旅游的設想【內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對于云南省瀾滄縣旅游開發(fā)的設想,主要涉及其所擁有的傣族、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并且對于其民族文化在旅游業(yè)上的開發(fā)和利用提出自己的設想?!娟P鍵詞】瀾滄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旅游一、瀾滄縣概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縣境與景谷、思茅、勐海、孟連、西盟、滄源、雙江7縣(市)相鄰,西部和西南部有兩段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80.563公里。縣城勐朗壩,海拔1054米。瀾滄縣地處橫斷山脈怒山山系南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五山六水縱橫
2、交錯,主要山脈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發(fā)谷5座,山峰綿延縱橫,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鄉(xiāng)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鄉(xiāng)勐礦)。山區(qū)、半山區(qū)占98.8%。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屬瀾滄江水系。河谷壩子有上允壩、勐朗壩、勐濱壩、下允壩、回革壩、細允壩等,其中上允壩面積達6.36萬畝。瀾滄縣于中國云南省西南部,瀾滄江西,毗鄰緬甸,1991年底人口45.1萬。民族有拉祜、漢、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少數民族占人口總數的75%以上。1915年置瀾
3、滄縣,1953年成立瀾滄拉祜族自治區(qū),1955年改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地處橫斷山區(qū)南段,山區(qū)半山區(qū)占99%。屬亞熱帶雨林氣候,年均溫18.9℃,年均降水量1643.4毫米。氣候垂直變化明顯。農產有稻、玉米、小麥、茶葉、菠蘿等。礦產有金、銀、鉛、鐵、煤等。特產筍絲、木耳、鳳尾掃把、多衣果脯。有公路通往雙江、西盟、勐海等地?! 憸婵h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主要屬南亞熱帶夏濕冬干山地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復雜,海拔高差懸殊,立體氣候明顯。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瀾滄
4、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區(qū)為北熱帶,700~1400米之間的大部分壩子河谷低丘地帶為南亞熱帶,這兩個氣候帶的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的44%,氣溫高,熱量足??h城勐朗鎮(zhèn)年均氣溫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時。豐厚的熱區(qū)資源,使瀾滄成為盛產稻谷、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和甘蔗、茶葉、水果、咖啡、橡膠、烤煙等熱區(qū)作物的沃土,適宜甘蔗、茶葉、橡膠、咖啡、南藥、水果等經濟作物生長。明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縣境為孟連長官司(清代改為宣撫司)轄境。清代,又先后封委了大雅口土都司、芒海土守備、大山土守備
5、、賢官募乃土把總、圈糯土千總以及上下勐允土把總軍幾個土司,縣境成了各土司分治的局面。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正式核準于謙糯設鎮(zhèn)邊直隸廳,隸云南省迤南道。民國2年(1913年),鎮(zhèn)邊直隸廳改為鎮(zhèn)邊縣,民國4年(1915年)又改名為瀾滄縣。清末至民國初年,縣境雖已有行政設置,但由于地處邊疆,土司統(tǒng)治根深蒂固,基層仍控制在土司手里,政府辦理政務均需依靠各土司。土司制度對穩(wěn)定邊疆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于土司的殘酷統(tǒng)治,也給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民國年間推行區(qū)、鄉(xiāng)、閭、鄰制后,鑒于縣內
6、情況特殊,仍任用各地土司擔任區(qū)、鄉(xiāng)、閭、鄰長。此后,隨著國民黨政權組織的不斷完備和地主經濟的發(fā)展,土司制度逐步趨于消亡。1949年2月,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武裝解放了瀾滄全境,并于4月成立瀾滄專員公署。同年12月,撤銷專員公署,仍恢復瀾滄縣。1950年6月,正式成立瀾滄縣人民政府。1953年4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瀾滄拉祜族自治區(qū)(縣級),1955年改為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隸屬云南省思茅地區(qū)。瀾滄縣現(xiàn)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
7、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二、瀾滄縣旅游資源千年古茶樹富東鄉(xiāng)邦崴村千年古茶樹1991年,在境內富東鄉(xiāng)邦崴村海拔一千九百公尺的高山上發(fā)現(xiàn)傲視全球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王。瀾滄邦崴古茶樹,證明了思茅先民具有古老的種茶歷史。此樹的樹干地徑180厘米,離地40厘米處的樹干直徑156厘米,樹高12米,樹冠幅度7.8米,樹冠挺拔,枝葉茂密,生機盎然。經鑒定,樹齡在900~1000年左右,被學術界普遍譽為茶樹原產地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棵具有過渡型特征的古茶
8、樹,也就是既保留部分野生特征,又新增了部分人工種植的特征,介于野生到人工栽培品種之間,由此確認了思茅是茶葉原產地的歷史地位。千年萬畝古茶園4惠民鄉(xiāng)景邁、芒景千年萬畝古茶園距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縣城70余公里,東面與西雙版納的勐??h相連。據芒景緬寺木塔石碑記載,這里的茶樹種植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96年,距今1200多年,后來經過幾個朝代的連片開墾種植,至今已達一萬多畝的規(guī)模。在這些古茶樹上還生長著一些據說只有在幾百年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