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

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

ID:36762007

大小:1.04 MB

頁數(shù):8頁

時間:2019-05-14

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_第1頁
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_第2頁
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_第3頁
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_第4頁
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_第5頁
資源描述:

《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絹地彩繪《北京內外城全圖》孫果清在國家圖書館宏富的中文古典文獻中有一幅《北京內外城全圖》。該圖是絹地彩色手繪本,圖幅縱240厘米,橫180厘米,方位上北下南。繪圖手法采用傳統(tǒng)的平面、立體相結合的形象畫法,繪出了清中葉北京內外城的街道、胡同、河湖、橋梁的分布以及宮殿苑囿、官署倉場、王公府第、祠壇寺廟等各類建筑物的位置(見圖一)。該圖繪成后,一直深藏庫中,秘不示人。因此,該圖保存完好,色彩艷麗,是一件珍貴的地圖文物。從地圖內容、規(guī)模、繪制技術等方面看,它絕非出自民間藝人之手,必然是在官府的主持下,組織繪圖人員

2、、利用內務府檔案資料,采用集體合作的方式繪制而成的?,F(xiàn)就有關問題探討如下。一、《北京內外城全圖》的繪制年代圖上未標注地圖名稱、作者姓名及繪制年代?,F(xiàn)在的圖名是作者根據該圖的內容、范圍而命名的。經詳細檢閱之后,發(fā)現(xiàn)圖上所有的“寧”字,均寫作“寧”字,例如:萬寧寺、崇寧寺、坤寧宮、寧壽宮、廣寧伯街、廣寧門等。顯而易見,這是因避諱清道光皇帝名字中的“寧”(寧)字所致。圖中沒有繪出咸豐元年(1851)所封的“恭王府”、咸豐初年簽訂并施工建設的各國“公使館”和“總理衙門”、“總稅務司署”等官署。由此推測,這幅圖應繪于道光年間。為

3、了進一步弄清這幅圖的具體繪制時間,現(xiàn)將圖中繪出的部分王公府第名稱提撿出來,并查閱有關資料加以對照分析,以便為考證這幅圖的繪制年代,找到可靠的根據。清朝,王公府第的大小有著嚴格的等級限制。由于受封者的住所是王室頒賜的,因此,當官位出現(xiàn)升降或恩寵發(fā)生變化時,其府第即有可能改換主人,所以府第的名稱或宅居主人的官階有著鮮明的時間性。圖中對王公府第的名稱、位置有較詳細的勾繪,或畫出立體的門樓,或標注出王府、公府、貝勒府等名稱。這些繪有爵號的府第,表示主人仍襲有原爵位。無爵號的府第,表示其主人可能是不太受寵的王公,或其先人曾被封爵

4、,但在這幅地圖繪制時,府第的主人已不享有封爵待遇。為便于分析,現(xiàn)把圖中的“內城區(qū)”分成甲、乙、丙、丁四區(qū),并將各區(qū)的府第分別加以標號(見圖二)。此外,為了便于對照,現(xiàn)將《乾隆京城全圖》與這幅“《北京內外城全圖》中王公府第坐落圖”中的對應府第名稱列于表一中。表二區(qū)域和編號乾隆圖上名稱本圖上名稱區(qū)域和編號乾隆圖上名稱本圖上名稱甲1貝勒球琳十王府乙9怡親王府欒親王府甲2恂郡王府額駙府丙1(無名)貝子府甲3慎郡王府貝勒府丙2簡親王府王府甲4果親王府端親王府丙3輔國公伊爾登公府甲5(無名)成親王府丙4平郡王府克勒郡王府甲6固山貝

5、子弘景公府丙5康親王府禮親王府甲7(無名)慶郡王府丙6(無名)王府甲8莊親王府莊親王府丙7(無名)貝勒府甲9愉郡王府(無名)丙8公府成公府乙1和敬公主府大額駙府丁1信郡王府王府乙2貝勒裴蘇進公府丁2裕親王府公府乙3和親王府和親王府丁3輔國公盛昌公府乙4諴親王府(無名)丁4(無名)貝勒府乙5履親王府四爺府丁5輔國公如嵩公府乙6愉親王府(無名)丁6寧郡王府貝子府乙7貝子弘龍公府丁7(無名)惠親王府乙8恒親王府王府由表一可以看出:⒈丁2乾隆圖上注為裕親王府,本圖上標注為公府。據《清史稿》卷一六三載,順治第二子福全于康熙六年(

6、1667)封裕親王,康熙四十二年(1703)薨。后人祥端于嘉慶十三年(1808)襲貝子,道光十六年(1836)卒。其子繼善于道光十六年(1836)襲鎮(zhèn)國公。本圖上標注為公府,顯然該圖繪于道光十六年(1836)以后。⒉丁7乾隆圖上未注名稱,本圖上標注為惠親王府。據《清史稿》卷一六五載,仁宗第五子綿愉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封惠郡王,道光十九年(1839)晉惠親王,同治三年(1864)死。據此推知該圖是繪于道光十九年(1839)以后。⒊甲3乾隆圖上注慎郡王府,本圖上標注為貝勒府。據《清史稿》卷一六四載,康熙第二十一子允禧

7、于雍正十三年(1735)晉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1758)死。乾隆第六子永瑢為嗣,永瑢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襲貝勒,乾隆五十四年(1789)晉質親王。次年其子襲質郡王,嘉慶九年(1804)死。其孫欒綺于嘉慶十四年(1809)襲貝勒,道光十九年(1839)緣事革爵,道光二十三年(1843)死后追復貝勒。道光圖以貝勒府稱之,應該說,該圖是繪于道光中晚期,或反映道光二十三年(1843)以后不久的事。⒋丁6乾隆圖上注寧郡王府,本圖上標注為貝子府。據《清史稿》卷一六四載,允祥第四子弘皎于雍正受封寧郡王,弘皎第二子永福于乾隆二

8、十九年(1764)襲貝勒。永福第四子綿譽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襲貝勒,綿譽第三子欒格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襲貝子。其子載敦于咸豐八年(1858)襲鎮(zhèn)國公??芍?,本圖是繪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咸豐八年(1858),由此推知,該圖上限不早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⒌甲7乾隆圖上未注名稱,本圖上標注為慶郡王府。據《清史稿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