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南渡北歸:南渡》讀后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南渡北歸第一部:南渡》讀后感作者:【中】南岳出版年份:2015年字數(shù):620000一句話感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文】這本書我讀了很久,期間中斷了一段時間。擱置的那段時間,又添了許多新書,但想著這本書實在很不錯,所以還是讀完了?!赌隙杀睔w》系列總共有三本——《南渡》、《北歸》和《離別》,是一幅恢宏的民國知識分子命運變遷的群像畫,即群體人物傳記。不同于一般的單個人物傳記,這本書整體架構是時間軸,再在時間軸上“橫切一刀”,把在橫截面上要重點描寫的人物作詳細刻畫,而該人物其他時間段上的經(jīng)歷一筆帶過,等到寫下一個橫切面時,繼續(xù)把之前的人物的經(jīng)歷“拎過來”接著寫,所
2、以在看單章的時候,思緒會稍有些散,只有把好幾章看完以后,才能對一個人物的命運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侗睔w》包含的歷史時間段大致在1937年至1940年前后,但書中對于一些活躍于這段時期的知識分子的個人的成長過程也著墨甚多,所以時間跨度很廣。書中描寫的主體是原本活躍于各地高校或研究機構、而戰(zhàn)爭爆發(fā)后,隨著學校的遷移而輾轉于全國多地的知識分子,比如王國維、趙元任、胡適、陳寅恪、傅斯年等等;描寫的事件也基本與這群人相關。而對于當時的大環(huán)境,比如黨爭,比如戰(zhàn)爭本身,都只是點到即止;即使描寫到,也只是為了刻畫某個人物,所以書中內(nèi)容看起來比較“純粹”。書中容納了大量的真實史料
3、,這一點從每一章后面多達二十面的注釋就可見一斑(全書共十一章);注釋的內(nèi)容多是所描寫人物的日記、書信、作品以及親近之人的口述等,所以足以見書中對人物刻畫時都是基于事實,而非信口雌黃。書中的人物,大多活躍于這幾個學術機構:北京大學(北大),清華大學,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西南聯(lián)大),國立南開大學,中央研究院(中研院)及其下屬機構歷史語言研究所(史語所),中國營造學社等。在空間上著重描寫的,主要有北京(當時的北平),長沙,昆明和四川南溪李莊等。整本書的故事主線其實很簡單: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北平城淪陷,于是原在北京的高校,以及南開大學和長沙臨時大學,被迫遷往云南
4、昆明,共同組建成西南聯(lián)合大學;后來戰(zhàn)事惡化,昆明也遭到了嚴重襲擊,于是西南聯(lián)大及相關的人員和科研機構又被迫遷往四川李莊。但在這段時期之內(nèi),發(fā)生了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讓人既感慨于山河破碎、人民命途多舛的凄涼,又感慨于這些知識分子對知識的熱愛,甚至要勝過對自己的生命;也正是這種熱情,才讓眾多中華文化中的瑰寶,免于戰(zhàn)火的涂炭。1937年的中國,遍地狼煙。生長于這片土地上的知識分子們也同樣不能免于戰(zhàn)爭的苦難,諾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日本軍隊進攻北平和天津時,并沒有顧忌城市中的高校,反而把炮口對準了這些地方。南開大學當時基本被炸成廢墟,北大和清華校園里,許多珍貴
5、的歷史文獻都在轟炸中飛灰湮滅。在遷往昆明時,各高校為了能在昆明繼續(xù)教學研究,可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想盡一切辦法搬運教研物資。不僅是圖書,當時自然科學中的動植物標本、考古發(fā)現(xiàn)的珍貴文物,都紛紛從陸路、水路運往昆明,期間經(jīng)歷的艱辛不言自明,甚至還因為船翻了而使不能沾水的古籍損失了一部分,實在令人扼腕。當時日本空軍在中國多地進行不加區(qū)分的大轟炸,百姓被炸死炸傷者不計其數(shù),所以,書中對于師生跑警報、躲避轟炸有許多描寫。第五章“弦誦在山城”和第十五章“國破花開濺淚流”里,刻畫了當時昆明城頻繁遭空襲時的眾生百態(tài)。令人稍感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的是,一些學生因為“跑警報”(有日
6、軍飛機飛過城市上空時則拉響警報示意民眾到城外或防空洞躲避)過于頻繁而逐漸麻木,反其道而行之,趁著別人都去“跑警報”、室中無人時,盡情使用平常因為太稀缺而使用不上的資源,比如水;甚至還有年輕的學生們在跑警報時產(chǎn)生了感情,書中描寫:“同學跑警報,成雙成對者越來越多。跑警報說不上是同生死、共患難,但隱隱約約有那么一點危險感,和看電影、遛翠湖時不同。這一點危險感使兩方的關系更加親近了,,”但這終究是少數(shù)人,絕大多數(shù)人都掙扎于炮火中苦不堪言。眼見昆明也陷入戰(zhàn)火,西南聯(lián)大于是又被迫遷往四川南溪李莊。在李莊,雖然相比于昆明,類似于炮轟這種苦難要減輕許多,但教學、研究和生活的條
7、件也都十分艱苦。不論是糧食、醫(yī)藥還是衣物,都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大學的教室、宿舍和辦公地點嚴重短缺,不論是當?shù)貙W堂還是山頭上的山寨,能征用的都被征用了,甚至“辦公室”與牛棚僅一墻之隔,也根本沒有挑剔的余地。以上寫到的這些,只是艱苦環(huán)境的冰山一角,真的很難想象,當時的這些追求知識與真理的人們,是憑著怎樣一種信念,在咬牙支撐著。即便是環(huán)境這樣惡劣,這群知識分子也始終潛心學術,甚至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過,在我國考古史上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發(fā)掘工作,比如河南殷墟(甲骨文、彩陶與仰韶文化)遺址,山東濟南城子崖(新石器時代的黑陶與龍山文化)遺址,以及
8、對東北地區(qū)的“昂昂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