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ID:10123650

大?。?1.00 KB

頁數:8頁

時間:2018-06-11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_第1頁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_第2頁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_第3頁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_第4頁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_第5頁
資源描述:

《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第四章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第一節(jié)短暫的隋朝1.用史實說明隋朝統一的條件(可以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2.正確認識隋朝大運河的開鑿:主觀目的;客觀現實;消極作用;深遠意義。3.隋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承前啟后,繼往開來。4.比較秦、隋的相似之處:統一、制度、工程、民族疆域、暴政、教訓。5.評價隋煬帝(可以從功過相當、功大于過、過大于功等方面進行評價)。第二節(jié)唐朝的開國和盛世1比較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政績及分別所起的主要作用。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政績政治知人善任虛懷納諫革新政治破格用人選賢任能限制佛教實行募兵制經濟輕徭薄賦

2、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發(fā)展農業(yè)大力發(fā)展生產文化興科舉大辦學校發(fā)展科舉作用奠定基礎承上啟下開創(chuàng)盛世82.從“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去辯證地認識古代歷史上的“治世”現象。(1)共同的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社會秩序相對安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民族團結,文化昌明等。(2)“治世”出現的原因:統治者吸取前代興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即部分地調整生產關系,減輕剝削壓迫,有利于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并且這一政策往往有連續(xù)性,最高統治者善于用人納諫;國家統一,社會穩(wěn)定;統治者注意加強民族團結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奠定了物質基礎;加上科技的進步;特別

3、是生產關系的部分調整,適應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根本因素。但這是相對的,封建盛世并不排除殘酷的階級壓迫和剝削,甚至還存在局部的階級矛盾激化的現象。(3)啟示:①必須正確認識人民力量的偉大,正確使用民力,發(fā)揮效力。②制度建設至關重要,當今必須以法治國。③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才能發(fā)展,任人唯賢,事業(yè)有望。④多聽不同意見,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政策,以適應實際情況。3.正確評價武則天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當權半個世紀,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國力繼續(xù)上升。(原因: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能破格用人——創(chuàng)立“自薦”求官制度,注重發(fā)展科舉制度)總之,她的統

4、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歷史地位應充分肯定。4.唐朝前期繁盛的原因及對后人的啟示原因:①隋朝的統一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礎。②唐初李世民實施的一系列調整統治的政策起了積極的作用。③唐初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善于用人、善于納諫。④人民安居樂業(yè)積極性提高,為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做出的直接貢獻。啟示:①必須正確認識人民力量的偉大,正確使用民力,發(fā)揮效力。②制度建設至關重要,以法治國。③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任人唯賢,事業(yè)有望。④多聽不同意見。⑤適時調整政策。第四節(jié)隋唐制度的革新1.三省六部制確立的目的、作用和歷史地位。82.科舉制

5、度的產生、完善及評價。A.產生原因: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和階級關系變動的結果。①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經無法繼續(xù)下去。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來,隨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庶族地主經濟得到了發(fā)展,形成了一種社會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中央政府通過科舉制給他們一個政治出路。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勢力,削弱地主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④隋唐時期重視選拔人才,擴大封建統治的階級基礎。B.興起與完善①科舉制的興起。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試方式選官;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②科舉制

6、的完善。唐承隋制,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增加科舉取士人數,且首創(chuàng)武舉和殿試。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提高科考地位——用高官主考:C.作用:是隋唐兩代能夠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重要原因。①抑制了門閥勢力。②擴大了官吏來源。(“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③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④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子政局的穩(wěn)定。⑤具有一定的文化統治(壟斷學校教育內容、科舉考試內容)與文化普及(是唐詩繁榮的直接原因)功能。也造成士人把精力集中于應付考試,忽視了實用性的學問。⑥科舉制為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采用,為中外文化交

7、流做出貢獻。D.廢除(1905年新政)原因:①科舉制度本身存在許多嚴重弊端(如考試內容單一、不合時宜,考試作弊等),阻礙了教育的發(fā)展和人才的選拔。②8西學的傳播,對科舉制度形成巨大沖擊,科舉制度不能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③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動,削弱了科舉制度賴以存在的根基,“讀書致仕”的價值觀念發(fā)生動搖。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不少士人憂國憂民,不再熱衷科舉,積極入世,注重經世之學。3.唐初租庸調制和兩稅法的比較:條件、目的、內容、意義、作用。4.選官或用人與社會興衰治亂的關系。(1)選官制度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斷改進,不斷變化。兩漢時期尚處

8、于封建社會的初步發(fā)展階段,察舉制作為選拔人才的一種辦法或制度,是很不完備的。所以,漢代常會出現外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吏治比較混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