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轉移動因研究論文

技術轉移動因研究論文

ID:10447813

大?。?9.50 KB

頁數(shù):2頁

時間:2018-07-06

技術轉移動因研究論文_第1頁
技術轉移動因研究論文_第2頁
資源描述:

《技術轉移動因研究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技術轉移動因研究論文摘要:本文針對現(xiàn)有技術轉移動因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并規(guī)范了技術勢和能力勢的概念,并理順了能力勢與技術勢的關系,分析技術轉移過程中的能力勢和技術勢的形成原因,并以此解釋了國際間雙向技術轉移的動因。關鍵詞:技術轉移技術勢能力勢一問題的提出對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技術轉移的研究,現(xiàn)在的文獻基本上著眼于技術從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的轉移,研究的焦點是技術轉移的機理、模式、過程以及技術轉移對發(fā)展中國家的作用,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1〕.freelent)。所以,從完整意義上說,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技術能力,

2、既要考慮四要素的水平,同時要考慮技術基礎設施水平和科技環(huán)境(14,p.93)。世界銀行認為評價一個國家的技術基礎設施水平,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國家是否建立較完善的技術工程化系統(tǒng);二是是否具有收集和獲取采用設備及功能、技術領先者的新發(fā)展趨勢等方面信息的情報部門;三是是否建立較為完善的技術分析系統(tǒng);四是能源、交通、資金、熟練勞動力、原材料的供應狀況以及其他中間投入要素的完備狀況。而構成科技環(huán)境的因素主要有三個;(1)鼓勵生產企業(yè)提高技術能力的激勵系統(tǒng)和懲罰系統(tǒng);(2)專門性技術機構對促使技術信息流動、先進手段采用和對

3、新技術理解這三方面的作用;(3)當市場失效時政府的干預(13,p.68)。在現(xiàn)有的實踐看,技術基礎設施水平是制約技術轉移的重要障礙(14,.freel,1987)。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能力勢差的彌合除強化人員、組織、信息和設備的積累外,技術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科技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是發(fā)展中國家縮小與發(fā)達國家能力勢差的另一關鍵。技術轉移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國家或組織的技術能力(18,p.452;19,p.764)。Naployment,in:U.S.DepartmentofLabour,TheimpactofInternat

4、ionalTradeandInvestmentonEmployment,ichaclA.CusumanoandDctclinElkov,Linkingintcrnationaltcchnologytransfcranagement:aLiteraturementary,ResearchPolicy23(1994)pp.195—215.4范保群,張鋼,許慶瑞:國內外技術轉移研究的現(xiàn)狀與前瞻,科學管理研究,1996年2月,第14卷,第1期,p.1—6。5T.AgmonandM.vonGlinoonandM.vonGlino

5、entofTechnolo-gyTransfer,in:T.AgmonandMovonGlinoanValues:Concepts,Applications,Cases,UniversityPressofAmerican,Inc.,1985.9.FransmanandK.King),TechnologicalCapabilityintheThirdacmillan,London,1984.12anaging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nagingTechnologicalDevelopment-

6、LessonsfromtheNeet,TcchnologyAnalysisStratcgicManagcmt,Vol.6,1994,pp.92—93.15魏江,許慶瑞:企業(yè)技術能力與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相關性與協(xié)調性研究,科研管理,1996年第1期,p.28—35。16RaghuGarudandPraveenR.Nayyar,TransformativeCapability:ContinualStructuringbyintertemporaltechnologytransfer,StrategicmanagementJou

7、rnal,Vol.15,365—395(1994).17吳剛:技術創(chuàng)新擴散速度及其模型研究,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5年12月。18H.Pack,ScienceandTechnologyforDevelopmentintheAsianRegion:TheRoleoftheBank(Manila,AsianDevelopmentBank),1991.19C.DahlmanL.E.anagingtechnologicalDevelopmentLessonsfromNeent,15,1987,pp.759—775.20J

8、iajiFu,PcigongShi,ExploringtheFoundation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fromTechnologicalAccumulationDimension,Hongkong1995.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