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

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

ID:10847432

大小:64.00 KB

頁數:9頁

時間:2018-07-08

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_第1頁
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_第2頁
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_第3頁
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_第4頁
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_第5頁
資源描述:

《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關于教育起點觀的哲學闡釋論文【內容提要】任何教育都有自己的起點,從知識和道德出發(fā),這是教育的傳統(tǒng)起點觀,它們在生命之外尋找教育的基礎,使人的發(fā)展喪失生命的根基。教育應遵從生命優(yōu)先的原則,從生命的原初活力出發(fā),理解教育的邏【內容提要】任何教育都有自己的起點,從知識和道德出發(fā),這是教育的傳統(tǒng)起點觀,它們在生命之外尋找教育的基礎,使人的發(fā)展喪失生命的根基。教育應遵從生命優(yōu)先的原則,從生命的原初活力出發(fā),理解教育的邏輯基礎。教育起于生命,但又不止于生命;始于生命的陶冶,但又不放棄知識和道德的追求,這是生命

2、力量論對教育起點的哲學解釋。【摘要題】理論探討人性是教育的邏輯起點和實踐歸屬,有不同的人性觀就會有不同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只有把握人性的本原,才能真正構筑解放人性的教育。因而,反思人性的本原何在,是探尋教育起點的哲學前提。一、人性的“力”:教育建構的生命起點傳統(tǒng)的教育起點觀,在生命之外尋找教育的基礎,把知識和道德視為教育起點,使人的發(fā)展喪失了生命的根基,人性的“力”在教育中無以生長。教育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起點,以生命優(yōu)先的原則重新構筑教育的人性基礎。(一)知識論與道德論的教育起點觀教育的起點是指

3、教育以什么樣的人性假設為理論構筑與實踐操作的前提。由于對人性的本原有不同理解,從而形成不同的教育起點觀。(1)知識論的教育起點觀。這是理性主義的教育起點觀,他們將理性視為人的本性,教育就是為了培育人的理性能力,求知是理性能力的最高表現。理性主義的教育以培養(yǎng)知識人為目的,以知識的傳遞與學習為基礎,建構整個教育的邏輯與體系。從知識出發(fā)的教育起點觀,源于以知識為美德的古代希臘,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都把理性知識的獲得作為教育的重要出發(fā)點;在漫長的中世紀時期,知識為信仰所代替,知識在教育中逐漸處于

4、次要位置;直到近代科學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人類奇跡,知識又重新走上教育的統(tǒng)治地位,赫爾巴特和斯賓塞的主知主義教育是知識論教育的典型代表;到現代社會,由于知識與權力的聯(lián)姻,使知識成了影響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關鍵性力量,培養(yǎng)知識人再一次成為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2)道德論的教育起點觀。在這種起點觀看來,“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教育實踐從本質上是一種道德實踐”,(注: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0.)教育過程與道德修養(yǎng)過程是完全一致的,把教育工作視為人類一項杰出的道德事業(yè)。道德論的起

5、點觀認為,“道德性”是人性的本質,教育應以人的道德本性為基礎,把培養(yǎng)道德人作為教育的目標和理想。道德崇拜是一種古老的人性傳統(tǒng),尤其是中國古代社會,道德本位不僅是一種社會哲學,同時也是一種教育哲學。道德論的思想往往持有社會烏托邦的理想,試圖通過教育尋求人的道德本性,實現人類道德大同的社會理想。這種理想由于脫離人的生活事實,往往流產于教育家的夢想之中。道德論的代表人物,往往是一些空想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理想家歐文、自然主義者盧梭,一生都矢志于通過教育改善人的道德靈魂,然而,面對無情的現實,他們的理想無

6、法逃出悲哀的結局。在教育的發(fā)展史中,以上兩種不同的教育起點觀,曾各自借用不同的人性解說批判對方的教育論點。科學主義的重要代表斯賓塞,以實用主義為武器,從批判教育的“裝飾性”,反對近代教育中的紳士價值觀開始,極力主張科學教育。在他眼中,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傳授實用知識,因為,實用知識是人獲得美好生活的第一源泉。雖然他并未否定教育的道德價值,但他將道德教育視為從屬于知識教育的副產品,這實際喻示著一種知識論的教育世界觀。后來興起的實證主義教育思潮則直接否定教育的道德價值,在他們看來,道德價值的模糊,帶來了

7、教育的混亂與低效,教育根本不應涉及價值問題,教育只是一系列的行為訓練與理性分析,道德與價值因其不可度量性而被排除在教育活動之外。同樣,道德論也曾對知識論提出尖銳的批判。盧俊從自然主義的態(tài)度出發(fā),批判知識論教育對人的自然本性的戕害,把知識論教育觀視為實現其教育理想的主要敵人。在他眼中,正是作為文明象征的人類知識敗壞了兒童的自然精神。(二)力量論的教育起點觀:生命優(yōu)先的原則在對傳統(tǒng)起點觀的批判中,產生了第三種起點觀,即力量人性論的教育起點觀。從本體的意義上說,人自身是非客觀的存在,他的屬性具有無限多樣

8、的豐富性,人性就是人自身本質力量的充分展現與完善。在力量論看來,生命首先不是被評判的價值對象,而是一種有待展開的人性力量。力量論的代表是一批生命論哲學家。叔本華將生命的本質視為力量的沖動,認為力量就是生命意志,是生命克服一切阻力,保存自我,努力向上的一種力,這種力是先于人的一切存在的本質。美國哲學家蒂里希認為,力量是“生命在自我超越的運動中,克服內外阻力的那么一種自我肯定?!保ㄗⅲ旱倮锵?蒂里希選集(上)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316.)德國哲學家狄爾泰,更為具體地討論了生命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