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犯罪預防視角下的刑事和解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犯罪預防視角下的刑事和解論文關鍵詞:刑事和解;犯罪預防;完善內容提要:我們在制定一項刑事制度或刑事政策的時候,其能否有效地起到控制和預防犯罪的作用是應當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刑事和解作為一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制度,在預防犯罪上有其積極作用,但是從某個程度上講又有其消極影響。因此,只有進一步完善刑事和解才能更有效地實現(xiàn)犯罪預防。刑事和解,也稱被害人與加害人的和解、被害人與加害人會議、恢復正義會商,它的基本內涵是在犯罪發(fā)生后,經(jīng)由調停人(通常是一名社會自愿人員)的幫助..,使被害人與加害人直接商談、解決刑事糾紛,其目的是為了恢復被
2、加害人所破壞的社會關系、彌補被害人所受到的傷害、以及恢復加害人與被害者之問的和睦關系,并使加害人改過自新、復歸社會。刑事和解濫觴于西方,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秦拿縣的一次“被害人—加害人”和解嘗試方案。1978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埃爾克哈特市首次將“被害人—加害人”和解方案引入美國。自此,該和解方案迅速傳遍了整個美國和歐洲。到目前為止,世界已擁有1200多個“被害人—加害人”和解項目,其中美國和歐洲占75%。在我國,隨著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不斷推進,在反思當前刑事司法實踐基礎上,也開始借鑒西方的刑事和解制度
3、,對被害人和加害人的合法權益予以均衡保護,以積極的方式緩和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秩序和穩(wěn)定。2002年開始,上海、北京、江蘇、天津和廣東等省試點刑罰改革新嘗試“社區(qū)矯正”,在司法實踐中逐步引入“刑事和解”制度。2006年11月3日,湖南省檢察院《關于檢察機關適用刑事和解辦理刑事案件的規(guī)定(試行)》出臺,并在全省下發(fā)推廣。今年7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出臺《關于規(guī)范刑事審判中刑事和解工作的若干指導意見》。繼而在8月26日,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了《刑事和解、附帶民事訴訟調解工作實施意見》。這一切都表明,刑事
4、和解在我國正日益推廣和規(guī)范。柏拉圖曾言:“沒有一個聰明的人懲罰別人是因為他犯過錯誤,而是為了他今后不再犯錯誤?!?貝卡利亞也指出:“預防犯罪比懲罰犯罪更高明,這乃是一切優(yōu)秀立法的主要目的?!?他們都一致地強調了犯罪預防的重要性??梢?,對任何一項刑事政策從犯罪預防的視角進行思考都是十分必要的。刑事和解作為一項重要的刑事政策,更有必要從犯罪預防的角度對其利弊進行理性分析,進而加以完善,使其預防犯罪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一、刑事和解在犯罪預防中的積極作用刑事和解是刑法寬和化與人道化的體現(xiàn),是人類同情心和憐憫情感的制度濃縮,是
5、基于社會現(xiàn)實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等方面考慮之后所實施的舉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犯罪的作用。(一)刑事和解有利于預防被害人發(fā)生逆變刑事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為的侵害后,有兩個迫切的期望:一是希望罪犯盡快受到應得的懲罰。懲罰的方式可以是肉體的痛苦也可以是自由權利的被剝奪,前提是被害人認為該懲罰給罪犯所帶來的痛苦與自己遭受的痛苦差別不大。二是希望自己由于犯罪行為所遭受的損失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賠償。被害人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經(jīng)濟賠償,對于其能否以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來看待犯罪行為和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刑事和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
6、被害人的上述兩個期望。首先,刑事和解為犯罪人與被害人提供了一個互相理解和寬容的平臺。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如果罪犯的認罪態(tài)度較好,會使被害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罪犯的仇恨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滿足了被害人欲圖對犯罪人進行懲罰的報復情感。其次,刑事和解能夠使被害人盡快獲得賠償。在刑事和解過程中,被害人居于主動的地位,而罪犯則居于相對被動的地位,因為罪犯希望盡快妥善解決以洗滌自身的罪過。因此,在賠償方面,犯罪人在接受和解之前就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犯罪人為了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必然會盡可能地滿足被害人的賠償要求。在具體的刑事案件當
7、中,被害人之所以會逆變成為犯罪人,原因主要有兩個:被害人由于遭受犯罪行為的侵害,從而將對犯罪人的怨恨擴大到對社會的仇恨,進而產(chǎn)生報復社會的心理;由于犯罪行為的侵害而遭受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而后又無法獲得及時有效的賠償,迫于生計不得實施犯罪行為。刑事和解正好滿足了被害人的兩個迫切期望:既使其感受到犯罪人的悔意,又能夠切實地保證被害人得到賠償。如此,被害人減少了對犯罪人的仇恨,不至于由仇恨犯罪人進而仇恨社會,從而不會逆變?yōu)榉缸锶?。(二)刑事和解有利于預防被害人家屬成為犯罪人被害人的親屬在被害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后,很可能實施犯罪行
8、為,原因有二:其一,基于親情倫理而對被害人所遭受的侵害而產(chǎn)生憐憫之心,進而產(chǎn)生了忿忿不平的情感,對罪犯心懷怨恨。如果這種怨恨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很有可能會使被害人家屬對罪犯及其家屬實施犯罪行為。其二,被害人家屬有可能會因為被害人所遭受的經(jīng)濟損失而使其生活質量急劇下滑。在被害人是家庭主要經(jīng)濟生活來源的場合,這種情況更為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