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尤金·奈達及彼得·紐馬克翻譯理論比較探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尤金·奈達及彼得·紐馬克翻譯理論比較探究摘要:國內(nèi)外翻譯家以及翻譯理論家對翻譯理論的研究也是百家爭鳴,各放異彩。其中,尤金·奈達和彼得·紐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譯理論家,他們可謂是西方翻譯理論界的兩位集大成者。將從不同維度對他們的翻譯思想進行對比研究,通過兩位翻譯大師理論的概覽和異同之處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這兩位翻譯理論家及其翻譯思想。關(guān)鍵詞:翻譯;翻譯家;翻譯理論;翻譯思想;比較研究中圖分類號:G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6-0108-025在人類文化的交流活動中,翻譯由來已久。在翻譯實踐中,相關(guān)人士對翻譯活動進行了不斷地思
2、考、探索與研究。國內(nèi)外翻譯家以及翻譯理論家對翻譯理論的研究也是百家爭鳴,各放異彩。其中,尤金·奈達和彼得·紐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譯理論家,他們可謂是西方翻譯理論界的兩位集大成者。尤金·奈達是美國當代著名的語言學家、翻譯家;彼得·紐馬克是英國當代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和翻譯教育家,常年從事英德、英法互譯的教學,對翻譯理論頗有研究。他們在研究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自身理論,其精神也值得中國翻譯理論界學習。本文將從不同維度對他們的翻譯思想進行對比研究,通過兩位翻譯大師理論的概覽和異同之處的分析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這兩位翻譯理論家及其翻譯思想。一、尤金·奈達翻譯理論概述眾所周知的三
3、個不同發(fā)展階段構(gòu)成了奈達的主要翻譯思想,亦即描寫語言學階段、交際理論階段以及社會符號學階段。第二個階段即交際理論階段(從1959年到1969年)的研究成就,幫助確立奈達在整個西方翻譯理論界的權(quán)威地位。1964年他出版了一本里程碑式的重要專著,即《翻譯科學探索》(TowardsaScienceof5Translating)。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來分析他的翻譯思想:一是奈達指出,翻譯既是一門藝術(shù)、又是一種技巧,還是一門科學。二是他認為翻譯就是交際,因而在翻譯研究中,還運用了通訊論和信息論。并指出翻譯質(zhì)量評判的標準,首先要看它的可讀性,能否有助于讀者和作者進行信息、情感等
4、的交流。這是奈達翻譯思想體系中最大的一個特點,也是其思想第二階段的主要標志。三是奈達提出了動態(tài)對等的翻譯觀,這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觀點。動態(tài)翻譯指的是翻譯要在指導下翻譯交際理論,即“從語義到語體,在接受語中用貼近原文的自然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信息”。之后的第三階段,奈達以“功能對等”取代“動態(tài)對等”,從而使其含義更清楚。四是奈達指出翻譯應(yīng)該為讀者服務(wù)。這是從社會語言學和語言的交際功能的角度來闡述翻譯的功能。讀者的反應(yīng)是判斷一本譯作質(zhì)量的衡量標準。五是說到翻譯過程,奈達提出了分析、轉(zhuǎn)語(即傳譯)、重組和檢驗的四步式理論。二、彼得·紐馬克翻譯理論概覽紐馬克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
5、際翻譯理論。語義翻譯強調(diào)與原文貼近,而交際翻譯則強調(diào)對讀者的效果。奈達對此評述說:“語義翻譯重在傳達原文的語義內(nèi)容,而交際翻譯則注重讀者的理解和反應(yīng)。紐馬克照顧到文本的廣泛性差異,這使以上兩種不同的翻譯方法顯得特別重要?!痹谶@兩種概念之間,紐馬克提倡考慮文本的類型。他以內(nèi)容與文體為依據(jù)將文本分為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和召喚功能三個類型。為了進一步對上述兩種翻譯概念進行闡述,他還提出“關(guān)聯(lián)翻譯法”的翻譯新概念:原作或譯語文本的語言越重要,翻譯便越要緊貼原文。翻譯的準確程度要從詞匯、語法和文本三個角度來考慮。三、尤金·奈達與彼得·紐馬克翻譯理論的比較研究(一)尤金·奈達與
6、彼得·紐馬克翻譯理論的共通之處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奈達與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他們吸收前人理論精華,進行創(chuàng)新,并不斷地發(fā)展完善各自的理論體系;其次,二者在理論基礎(chǔ)、可譯性以及讀者反映等問題上都持有相似的態(tài)度。51.創(chuàng)新精神直譯與意譯是傳統(tǒng)翻譯理論研究關(guān)注的焦點,而奈達和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卻給人們提出了新的翻譯方法,對翻譯理論和方法作出了重大貢獻。2.理論基礎(chǔ)他二人的翻譯理論都是建立在現(xiàn)代語言學基礎(chǔ)之上的,主張用現(xiàn)代語言學來分析和解決翻譯問題。奈達指出:“語言學的方法是最可靠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描述分析不同語言的各種信息間的關(guān)系?!奔~馬克則認為翻譯理論“
7、源于比較語言學,在語言學的范疇內(nèi),主要涉及語義學;所有語義學的問題都與翻譯理論有關(guān)”(蔣天平,唐美蓮,2003:53)。3.翻譯的可譯性問題5二人都強調(diào)了翻譯的可能性。奈達認為各種語言的表達功效是一致的,都能用來表達思想,傳遞感情等。紐馬克則認為,盡管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化習慣,思維和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但這并不妨礙翻譯的可行性,盡管翻譯有時需要加入解釋,但這部分解釋性的翻譯仍然是翻譯。同時兩人都承認翻譯的“可能性”,但又否認其“絕對性”。奈達認為,不管是語內(nèi)交際也好,還是語際交際也好,兩篇不同的話語都不可能無絕對的對等,鑒于此,譯者只能追求“切近的自然對等”。紐馬克也
8、認為鑒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