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超然臺記(原文與譯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超然臺記蘇軾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pJ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盡之矣。.彼游於物之內(nèi),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內(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庇采椽之居②,背湖山之觀
2、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③,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囿,潔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完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盧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④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⑤,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⑥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余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
3、釀秫酒,瀹脫粟⑦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余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蘇軾《超然臺記》)注釋:①餔(bǔ)糟啜(chuò)醨(lí):餔,食;糟,酒糟、酒渣;啜,喝;醨,薄酒。②庇采椽之居:住著粗疏簡陋的房屋。③歲比不登:連年收成不好。④隱然:突起的樣子。⑤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師尚父,即姜尚,被封太師尚父,后人簡稱為師尚父或尚父;遺烈,流風余韻。⑥淮陰:即漢代淮陰侯韓信。⑦瀹(yuè)脫粟:煮粗糙的粟米。超然臺記譯文所有的事物都有值得觀賞的價值,如果有值得觀賞的價值,那它們都可以使我們快樂,不一定只有怪異奇崛雄偉美麗的
4、事物才能令我們高興。吃點酒渣或喝點薄酒,都可使人醉;水果蔬菜植物,都可以填飽肚子。以此類推,我不論前往什么地方,又怎么會不快樂呢?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禍,因為幸??墒谷藲g喜,而災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的爭辨在胸中激蕩,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禍,不要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于從它內(nèi)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面前
5、,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復不定了,就象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丑惡的爭辨,憂愁也就由此產(chǎn)生了;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我從杭州改到山東密州做官。放下了坐船的安逸,而習慣于坐車乘馬的勞頓;離開了華美的房子,而住著一般的木屋;不再有湖山美景可以觀看,而是走在長滿莊稼的田野。剛到的時候,連年收成不好,到處都有盜賊,案件和官司很多;并且廚房中沒有可以吃的東西,每天只好吃些枸杞、菊花來充饑。大家都一定懷疑我會感到不快樂??稍谀亲×艘荒辏蚊沧兊酶迂S腴,本已變白的頭發(fā),反而一天天地又變成黑的了。我已經(jīng)喜歡上了此地淳樸的民風,而當?shù)毓倮襞c百姓也習慣于我沒有什
6、么特別的作為。于是我開始整治園圃,把庭院打掃干凈。砍伐安邱、高密兩地的樹木來修補房屋破敗的地方,使它們暫時能得以保全。而園圃的北邊,有一個依城而建的亭臺破舊了,我稍加整理修葺就把它變得像新建的一樣。時常與朋友一起登臺觀賞風景,在那里放松心緒敞開襟懷。由這個臺向南看去,馬耳山與常山若隱若現(xiàn),好像很近,又好像很遠,也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面則是盧山,是秦人盧敖歸隱的地方。向西看是穆陵關,高高突起像城郭一般,姜太公和齊桓公所留下的遺跡還有存在的。向北邊低頭看則是濰水,不禁令人慨然嘆息,因為想起了韓信的功業(yè),卻又對他的不得善終感到悲傷。這個臺高大而且安適,深廣而且明亮,夏天感到?jīng)鏊?/p>
7、冬天則感到溫暖,雨落雪飛的早晨,有輕風涼月的晚上,我沒有不在臺上的,而每次我的朋友也沒有不跟隨著我一起去。采摘園中的蔬菜,撈取池中的魚蝦,自己用秫米釀酒,把剛收成的稻米脫去外谷就拿來煮著吃,說∶“如此悠閑地游玩真開心”!我弟弟蘇轍(子由)剛好在濟南,聽到了我現(xiàn)在的情形,便為這個亭臺寫了一首詩,并把這座臺取名叫“超然臺”,由此可以看出我不論到什么地方,都不會不快樂,這是因為我超脫游歷于物外呀!(1)從文章內(nèi)容看,作者的“超然”,實際上就是“”(原文中的詞語)的豁達灑脫。正因為作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