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土壤水系沉積物具體采樣方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一)水系沉積物測量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的工作布置是在充分研究區(qū)域地質礦產資料,根據(jù)區(qū)域礦產分布特征及已知礦化點分布情況進行的。其基本原則是:在區(qū)域上有足夠的采樣點控制異常范圍,圈定異常位置,查明異常分布及組合特征。根據(jù)《地球化學普查規(guī)范》和《關于〈地球化學普查規(guī)范樣品分析技術要求補充規(guī)定〉的通知》要求,結合景觀地球化學條件、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通行難易程度,圍繞測區(qū)地質礦產調查目標任務,在本區(qū)開展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結合實際情況布設樣點?;讲蓸庸ぷ鞑捎肎PS全航跡管理,GPS定位數(shù)據(jù)采用隨機配備的軟件進行處理。成果中的坐標單位一律以米計。樣品布設、采樣要求和樣品加工與測試分
2、析按《地球化學普查規(guī)范》、《地球化學普查規(guī)范樣品分析技術要求補充規(guī)定》(中地調發(fā)[2007]220號)、中國地質調查局《關于青藏高原區(qū)域化探方法技術問題的函》等執(zhí)行,樣品分析單位選擇具有“CMA”計量資質的檢測單位承擔。樣品的采集關系到化探質量的好壞,從采樣點的布置、取樣介質選取和采集、樣品編號、加工、包裝、送樣到測試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需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范執(zhí)行。1、采樣點布置原則1.采樣密度:采樣點布設密度為4-8個點/km2,平均密度不小于4個點/km2。采樣布局應兼顧均勻性與合理性,根據(jù)測區(qū)實際情況,以最大限度控制匯水域面積和取得具有代表性樣品為原則。2.采樣點的布設以4個小方格(1
3、km2)作為采樣大格,在全區(qū)范圍內分布基本均勻,大格中樣品一般應兼顧控制效果和樣點基本均勻兩方面。3.采樣點盡量布設在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級水系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如果水系較長(大于1km),在水系首尾之間增加采樣點,使每一個采樣點控制的匯水盆地面積大致在0.25km2之間。原則上不出現(xiàn)5個以上的連續(xù)空小格,每個小格的樣品不超過2件。水系極不發(fā)育地區(qū)可以土壤樣代替水系沉積物樣品,但土壤樣應控制在1%以內。4.采樣點的布設應避開自然和人工污染地段,如公路、村莊、采礦(石)場等。水系不發(fā)育地段,樣點布設在受水面積大的沖溝、凹地中。5.由于設計點位是在未進行實地踏勘的情況下
4、,在1:5萬地形圖上布設的,個別點位可能不盡合理,允許工作人員在實施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但變動率應控制在10%以下。(二)布點方法在地形圖上按1km2為單元進行大格編號,以1:5萬圖幅為單位,由左至右再自上而下的順序編排大格號,每個大格分為a、b、c、d四個小格,圖幅邊緣按大格中心點所在位置編號。每小格中采集的第一號樣品為1,第二號樣品為2,每個采樣點按上述順序進行編號。重復樣按工作總量的3%布設。重復樣編號方法與上述方法相同,但應為采樣小格中最后樣號的樣品。重復樣主要用來檢查野外取樣的代表性,要求在測區(qū)分布均勻。(三)工作方法與質量要求1.定點、標繪與建標(1)定點、
5、標繪采樣點預先設計并標繪在用總參1:10萬地形圖放大的1:5萬地形圖上,作為野外手圖。采樣小組接受分配任務后,將工作范圍的設計點標在工作手圖上,在采樣過程中嚴格按設計點執(zhí)行,特殊情況可適當變動,但必須在卡片中注明并及時通知項目負責人,變動點比例不大于總樣點數(shù)10%。采樣點定位使用GPS確定,保留各采樣點間路線軌跡,并把GPS信息錄入便攜式電腦中;GPS三維導航誤差大于30米或GPS無信號時采用半儀器法、微地貌法確定采樣點,誤差應小于100米。(2)建標原則上每個采樣點應留有醒目、易找的標志,每條水系最上游采樣點必須留有標志。無法建標的應在記錄卡備注欄中加以說明,以便野外質量檢查
6、和異常檢查。在抽檢時若發(fā)現(xiàn)能建標的點而未建標,則該點視為不合格點。標志一般應用紅油漆寫在取樣點附近的基巖、大轉石等處,寫明樣品編號,要求書寫正確、工整。草地等確實無法建立油漆標志的地方可用紅色標志帶建立醒目的標志,同時在應在采樣坑(土壤樣)里留下標志,并在記錄卡中注明。建標情況應在記錄卡的備注欄中注明。建標過程要考慮山洪、人為破壞等因素,還應作好保護標志的宣傳工作。2.取樣位置及介質①采樣位置:水系沉積物測量采樣必須是在活動性流水線上,應選擇河床底部或河道岸邊與水面接觸處采樣。在間歇性流水的河道中,應在河床底部采樣;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應盡量在水流變緩停滯處采樣(如河谷由窄變寬
7、、河流急轉彎的內側、障礙物的背后、河谷橫斷面變平處等較多細粒物質聚集處)。具體采樣部位以水系沉積物各種粒級易于匯集處為宜,應避開風成沙、風成黃土和有機物質分布區(qū),避免在河漫灘或河邊階地采樣。如遇河岸坍塌物、人工搬運物或其它外來物干擾、覆蓋時,應予避開;當遇到地下水溢口處時(特別是成礦有利地段的地下水),應在溢口處取浸渣土樣,并作詳細記錄。在溝谷平緩、流水線不明顯和植被發(fā)育形成的草皮溝地貌區(qū),難以采集水系沉積物樣品,可在匯水域兩側多點采集殘坡積物質組合成一個樣品。②采樣介質:盡量采取水系沖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