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邊駐足翻譯及賞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雪夜林邊駐腳》賞析(辜正坤)這是一首充滿夢幻情調(diào)和淡淡憂思的詩歌。弗羅斯特本人曾認為這首詩是他所有創(chuàng)作的詩作中他最喜歡提到的詩。科林斯?布魯克斯也認為:“在弗羅斯特的詩歌中,這首詩最引人注目。”《雪夜林邊駐腳》至少有5組意象連綴起來表達了一種撲朔迷離、憂思惆悵的情調(diào)。第1組意象是雪夜。這是寒冷與幽暗二者的結(jié)合,象征著詩人心境的凄冷狀態(tài)。第2組意象是樹林,美麗、幽深,象征著詩人的寄托。第3組意象是小馬,這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生命和力的象征。第4組意象是湖冰,冷的極致,象征著死亡。是詩人本能地感覺到的必不可免的未來的歸宿。第5組意象是飛舞的雪
2、花,漫天遍野,有點像是其余4組意象的中介物,彌漫而不執(zhí)著,可見而不可觸。飄然于前,忽焉在后,是撲朔迷離狀態(tài)的最貼切的寫照。這種撲朔迷離狀態(tài)由于詩中一連串的疑惑而進一步加強:“納悶”“為何”“仿佛問,出了什么事情?”此詩的詩眼是“可惜我還有別的承諾等待完成(課文譯為:可是許諾的事還得去做)”。詩人還有強烈的使命感,他還不愿意就此在雪夜的林邊永遠駐步,生命的路程遠未完結(jié),他“不能安睡,除非再走一程(課文譯為:還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死亡這種極其重大的主題在這里被淡化,詩人以一種近乎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來提到它。茍非有“承諾”,他也許會長此沉睡林邊!詩
3、歌的魅力正在于詩人對待生命與死亡的這種近乎超然的心態(tài)。來則來,去則去,人生在世,只要盡其所能地完成承諾,則無所遺憾。不過,弗羅斯特終究還是愿意執(zhí)著于生命的。他的超然也還不能達到蘇軾(1037—1101)的那種超逸雋永、瀉化無痕的清高境界:“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碧K詞的境界亦有類于弗羅斯特詩境界處。此詞意境幽冷深曲,影影綽綽,恰如孤鴻之翩然而至,悠然而往。“語意高深!似非吃煙火食人語”。但詞旨畢竟有別,此詞喻詩人不肯茍合取容、與世俗同流。(選自《
4、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弗羅斯特的詩歌多以自然為題材,樹林、溪水、鳥禽、馬駒,以及樸素的田園生活,是他喜歡抒寫的對象,有人曾稱他是一個自然詩人。然而,詩人的對象雖然是自然,但他關(guān)注的卻是自然之中人的生活。因而,他的詩歌表面上質(zhì)樸無華,經(jīng)常是以敘述的口吻,細致呈現(xiàn)生活中的場景和事件,但在保持一種經(jīng)驗的可感性、親切性之外,他的詩歌往往還包含抽象的意義,在敘述之中引申、提煉出豐富的哲理思考?!堆┮沽诌咇v腳》一詩也突出體現(xiàn)了這種特征。在敘述的層面,它寫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我”在一個雪夜趕路,途經(jīng)一片樹林,被樹林的
5、幽深、寂靜吸引,暫時忘記了行程,但最后還是催促自己繼續(xù)趕路。?這首素樸的小詩,似乎沒有使用什么修飾,只是敘述事情的過程,卻有一種美妙的表現(xiàn)力,完全傳達出了白雪覆蓋的樹林的神秘、靜謐,特別是二、三兩節(jié),詩人自己沒有出場,而是從小馬的視角出發(fā),揣度它內(nèi)心的好奇:在小馬的眼里,主人的駐足有點離奇,這里一片冰雪無處休息。這段心理描寫,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無形中給這首詩抹上了一層童話的色彩。為了進一步渲染雪夜樹林的安靜,詩人抓住一個小馬的動作,“它把頸上的鈴搖了一搖”,當做對世界的提問,世界的回答只是風吹雪片發(fā)出的聲音。在這幾行詩中,清脆的鈴聲,風
6、雪的絮語,似乎都打破了林中的安靜,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細微的聲響,雪夜才被襯托得靜美、無邊。在發(fā)出由衷的贊嘆之后,詩人似乎在自我叮嚀,不要沉迷于雪夜的誘惑:“可是許諾的事還得去做?!弊詈蟪霈F(xiàn)兩次的“還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舒緩低沉,仿佛一個疲倦的旅人,正在睡眼惺忪中低語,又像一種咒語,安慰了雪夜中迷茫的人心。?那么,這首詩的抽象意義是什么呢?這涉及到對“樹林”這個意象的解讀。在詩歌中有一種思想的表達方式,是用一個形象去代表某種確定的觀念,比如讀到“玫瑰”,我們就想到愛情,讀到“羔羊”,我們就想到犧牲,讀到“暴風雨”,我們就想到革命。這種手法會使
7、抽象的觀念有了形象性,但畢竟有一點機械、圖解的味道。在弗羅斯特這里,“樹林”不是某一種思想的形象符號,它更多的是一種含義不確定的隱喻。在這首詩中,被白雪覆蓋的樹林雖然幽靜、但也是一個神秘的、充滿可能性的存在,讓疲倦的旅人駐足不前。有人解釋它代表了人生的誘惑,還有人說樹林是人生的最后歸宿──死亡的化身,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無論作何理解,在樹林面前,一個行路的人要做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判斷。詩人還有一首關(guān)于“樹林”的詩作,名為《未選擇的路》。詩中也寫到了一個旅人,他在樹林中遇到岔開的兩條路,選擇不同的路會帶來不同的人生。在詩人筆下,“樹林”不只是一
8、個現(xiàn)實的場景,也象征了某種人生旅途中的狀態(tài),深幽的空間,錯雜的路徑,暗示了迷惑與不確定,需要人停下腳步,反思自己的方向。但丁《神曲·地獄篇》的開頭,也有一個類似的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