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風道骨與琴韻詩心

仙風道骨與琴韻詩心

ID:15480371

大小:1.04 MB

頁數(shù):15頁

時間:2018-08-03

仙風道骨與琴韻詩心_第1頁
仙風道骨與琴韻詩心_第2頁
仙風道骨與琴韻詩心_第3頁
仙風道骨與琴韻詩心_第4頁
仙風道骨與琴韻詩心_第5頁
資源描述:

《仙風道骨與琴韻詩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蘇軾、黃庭堅與唐琴“九霄環(huán)佩”?內(nèi)容提要本文依據(jù)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唐琴“九霄環(huán)佩”的文化內(nèi)蘊進行了深入的開掘,從而證明它是集音樂、詩歌和書法之高度成就于一身的藝術(shù)典范,是無價的民族文化瑰寶。在論證過程中,本文還考證了該琴的琴主及其與道教文化的關(guān)系,并重點考釋了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和黃庭堅的題詩。??關(guān)鍵詞九霄環(huán)佩??雷琴??道教??音樂??詩歌??書法??蘇軾??黃庭堅??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通常具有才藝兼修、多才多藝的文化特征:他們往往既擅長文學創(chuàng)作,又通曉其它門類的藝術(shù),如音樂、書法等等。因此,他們也就能夠?qū)⒍喾N藝術(shù)融為一爐,從而

2、創(chuàng)造出內(nèi)蘊深厚、熠熠生輝的藝術(shù)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唐琴“九霄環(huán)佩”就是這種藝術(shù)品的一個典范。本文擬對“九霄環(huán)佩”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加以闡發(fā),并重點考釋蘇軾(1037—1101)和黃庭堅(1045—1105)的題詩。一樂聲在《中國樂器博物館》一書中對“九霄環(huán)佩”(如圖一、圖二所示)作了如下描述:1.??????伏羲式。桐木面,杉木底,琴面渾厚呈半橢圓形,項、腰作圓棱。長124.5厘米、肩寬20.5厘米、尾寬15.5厘米、厚6.5厘米。盛唐制品。原黑色漆,今為紫栗殼色漆。琴面為小蛇腹間牛毛斷紋,琴底為大小蛇腹斷紋。龍池上方刻篆書“九霄環(huán)佩”四字,池左刻“

3、超跡蒼霄,逍遙太極。庭堅”十字,右刻“泠然希太古”、“詩夢齋珍藏”十字。琴足上方刻“藹藹春風細,瑯瑯環(huán)佩音。垂廉新燕語,蒼海老龍吟。蘇軾記”二十三字。琴腹納音左側(cè)刻楷書“開元癸丑三年斫”七字。此琴為公元715年西蜀雷霄所制,造型古樸凝重,音色柔美悅耳,九德兼?zhèn)洌瑸閭魇捞魄僦?。自清末以來為琴家所仰慕,譽為稀世珍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頁。關(guān)于此琴的研究,可參看楊蔭瀏(1899—1984)《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年版,第257頁。[2]《元音遺響》卷二。本文征引古籍之不注明版本者,皆為影印文

4、淵閣《四庫全書》本。[3]參見拙文《論“嘯”—絕響的中國雅樂》,《求是學刊》1997年第4期。[4]梁蕭統(tǒng)(501—531)《昭明文選》卷二一。[5]清趙殿成(1683—1743)《王右丞集箋注》卷一三。[6]又見黃宗羲(1610—1695)《明文?!?,卷三百七十八。[7]雷威琴代表了蜀中雷氏琴的最高水平。如《西溪叢語》卷上的記載:滕達道蓄雷威琴,中題云:“石山孫枝,様剪伏羲。將扶大隱,永契神機。徐浩書?!弊诸愂?jīng),今歸居氏矣。嘗見一琴中題云:“唐大歷三年仲夏十二日,西蜀雷威于雜花亭合。”李巽伯云:“先公得雷威琴,錢氏物也。中題云‘嶧陽孫枝,匠成雅器,一

5、聽秋堂,三月忘味’,故號“忘味”云,為當代第一。長兄伯聲云:“昔至澠邑,獲一古琴,中題云:‘合雅大樂,成文正音?;障乙环?,山水俱深。雷威斷,歐陽詢書?!兘继幨课阂凹也?,后歸澠人溫氏,予得之,喜而不寐?!币皣L有詩云:“棊退難饒客,琴生卻問兒?!甭曈诌^“忘味”云。又宋周密(1232-1298)《云煙過眼録》卷四:李公路收雷威百衲琴,云和樣,內(nèi)外皆細紋,腹內(nèi)容三指,內(nèi)題“大宋太平興國六年歲次壬午六月望日殿前承旨監(jiān)杭州瓷司務趙仁濟再補修進入”。吳越國王百衲雷威琴,極薄而輕,異物也。這里提到的忘味琴、百衲琴等五種名琴,都是雷威的作品。[8]《全唐詩》第22冊,中

6、華書局1960年版,第8867頁。此詩又見《全唐詩》卷九百八十六,作者為“無名氏”。案《蜀中方物記》,即明曹學佺(1574—1647)《蜀中廣記》卷七十《方物記》,“桂府王推官”云云正見于該書《方物記》第十二《樂器》門。又《元稹集》卷第二十六有《小胡笳引》(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06頁),即此詩,詩序曰:“桂府王推官出蜀匠雷氏金徽琴,請姜宣彈?!薄度圃姟肪硭陌俣唬ǖ?2冊,第4630頁)、《元氏長慶集》卷二十六亦收錄此詩,文字與《元稹集》相同。詩前小序,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上的引文亦與《元稹集》相同。故此詩的詩題本為《姜宣彈小胡笳引歌》,而非《

7、小胡笳引》,作者是元稹,而非無名氏。《全唐詩》的輯錄者,或據(jù)《元稹集》,或據(jù)《蜀中廣記》,因而導致重出。但就此詩的文本而言,實以《蜀中廣記》為勝。[9]逯欽立(1910—1973)《漢詩》卷七,《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冊,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07-204頁。[10]唐圭璋(1901—1990)《全宋詞》,第一冊,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22頁。[11]張志烈《蘇軾作品中的音樂世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主辦:《中國蘇軾研究》,第一輯,學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頁。[12]孔凡禮點校,第二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370頁。[13]見孔凡禮

8、《蘇軾年譜》卷十八,上冊,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425頁。[14]王安石(10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luò)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