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粟特銀器與草原絲綢之路》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粟特銀器與草原絲綢之路http://www.xjass.com 2010年06月11日20:01:28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wǎng)1978年《考古》第2期刊登了內蒙古敖漢旗李家營子發(fā)現(xiàn)的金銀器,其中墓1出土五件,分別為銀帶柄壺、銀帶柄杯、銀橢圓形杯、銀盤、銀勺。夏鼐先生指出,那件帶柄壺“底部外緣有聯(lián)珠一周,口部有流,流和緣相接處有接縫,柄部和口緣相接處有一胡人半身像,這些都是薩珊式銀執(zhí)壺的特征”ヾ。宿白先生認為,這些器物大約是中亞、西亞的輸入品ゝ。韓偉先生將這些器物的年代定在初唐到唐高宗時期(公元618至683年)ゞ。
2、他們的看法頗有見地,但未詳細討論。李家營子的金銀器的重要性在于,1.它們是作為一批器物發(fā)現(xiàn)的,有組合關系。2.已知的唐代金銀器皿基本上沒有同類器物,屬于新發(fā)現(xiàn)的器形。3,出土地點不在大量發(fā)現(xiàn)金銀器的西安、洛陽、江浙一帶,而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因此,對這批器物的進一步考察,有助于中西交通、特別是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原報告在報道這些器物時說,它們是敖漢旗荷葉勿蘇公社李家營子大隊在修水渠時發(fā)現(xiàn),其后敖漢旗文化館對出土文物進行了收集,并對出土地點做了調查。金銀器出土于老哈河右岸的第一臺地上,為“兩次分別發(fā)現(xiàn)在相距不遠
3、的兩個地方,距地表深1.5米左右。據(jù)當?shù)厝罕姺从?,出土時都發(fā)觀過人骨,但沒有發(fā)現(xiàn)磚、石建筑材料,估計金銀器的出土地點可能為兩個土坑墓,故分別編為墓1和墓2?!蔽寮y器都出土于墓1。墓2出土金帶飾九十九件、銀鐲一件、小銀環(huán)一件、瑪瑙珠兩件、鎏金銅盒一件,此外還有鎏金銅飾。報告最后說︰“墓1出土的鎏金銀盤的制作和紋飾與近年陜西長安何家村出土的鎏金銀盤相似。而銀壺的造型和聯(lián)珠紋飾,財是波斯薩珊時期的樣式。墓2出現(xiàn)的金質帶飾,為遼墓中習見的飾物,捶雕的卷草紋仍有濃厚的唐代風格。由于這兩組金銀器的發(fā)現(xiàn),可以推測李家營子
4、是一處年代較早的遼代墓地?!边@批器物有帶柄壺、帶柄杯、盤、橢圓形杯、勺,是一套飲食用具,簡潔、實用,又便于攜帶。墓葬中出土器物的制造年代與墓葬本身的年代有時不相同,特別是象銀器這種貴金屬器物,更容易隔代、傳世使用。因此,關于這批器物的年代、產(chǎn)地,應是首先討論的問題。李家營子墓1出土的五件器物,除銀勺外,都發(fā)表了照片,帶柄壺、帶把杯、盤還附有線圖(圖一、二、三、四,圖三系據(jù)橢圓形杯的照片繪制)。下面逐件討論。帶柄壺。高28厘米。器身扁圓形??诓坑辛?,略似鳥頭形。束頸。鼓腹,最大直徑稍偏下。圈足較粗,呈喇叭形,有
5、聯(lián)珠圍繞足的底沿。柄的上端起自口部,下端止于中腹,成弧形。柄上端和口緣相接處有一胡人半身像,鎏金。捶揲成型。這類器物在中亞、西亞經(jīng)??梢砸姷?,一般認為是波斯薩珊遺物。但它起源早,分布廣,羅馬到伊斯蘭時代都有發(fā)現(xiàn)。傳至東方的中國和日本以后,被稱之為“胡瓶”。唐《安祿山事跡》中提到“賜祿山金扳花大銀胡﹝餅﹞瓶”、又自獻“金寶細胡瓶”々。關于“胡瓶”的形狀,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一件銀平脫漆瓶,書于天平勝寶八年(公元756年)的《東大寺獻物帳》上稱為“漆胡瓶一口”ぁ??芍袊c日本文獻中的“胡瓶”即指李家營子出土的這類
6、帶柄壺。中國文獻中的“胡”是一泛稱,在指國家時,主要是西域諸國。東方學者較早注意“胡瓶”的是原田淑人,他在談到正倉院收藏的漆胡瓶時比較了波斯薩珊時代的器物,并肯定其淵源在波斯薩珊あ。然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論及這種器物,卻找不到薩珊王朝所在的伊朗高原出土的作品。有時確出土地點的器物也都在南俄羅斯的草原地帶。后來傳到日本一件據(jù)說確實出土于伊朗高原吉蘭州的帶柄銀壺,日本學者深井晉司著《阿那希塔女神裝飾鎏金帶把水瓶》一文,討論了這種器物的形制特點和歷史淵源問題。他列舉了十一件這類壺,并把薩珊晚期至伊斯蘭初期的與
7、典型薩珊時代的器物進行了排比,認為它們有如下變化︰史前同類陶器的上部幾乎沒有口部,這時變?yōu)樽⒖陧敹顺霈F(xiàn)一半為圓形,后半部分加蓋。另外,注口頂端舒緩的彎曲已消失,或成為折角形;頸部比薩珊時代的稍長;柄頂端的位置由原來的從腹的上部沿著頸上伸再作曲線下垂,改做從頸部的中央開始,即柄手的上端在壺的位置上提高了;高足中部的節(jié)狀裝飾更加形式化。將壺柄上端安在口部,是薩珊時代末期的作法ぃ。李家營子出土的帶柄壺的柄手上端直接安在口沿處,按薩珊器物的演變,它的年代應在薩珊時代的末期,即七世紀上半及以后。{K22C519.jpg
8、}但是,過去通統(tǒng)認為是薩珊器物的這種壺,未必都是薩珊器。70年代蘇聯(lián)學者馬爾薩克(Map?nak)的《粟特銀器》一書,把過去歸為薩珊銀器中的一部分區(qū)分出來,考定為粟特地區(qū)的產(chǎn)品,其中就包括了七件這種壺,時代均在七世紀之后い。如果把深井晉司和馬爾薩克所列舉的全部薩珊壺和粟特壺仔細觀察對比之后,再來考察李家營子的帶柄壺,就不難看出,該壺柄的上端直接安在口上、頸部短粗、圈足矮胖、沒有節(jié)狀裝飾等特征,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