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

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

ID:17505217

大?。?1.00 KB

頁數:4頁

時間:2018-09-02

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_第1頁
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_第2頁
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_第3頁
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_第4頁
資源描述:

《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21世紀以來,高速發(fā)展的北京城市建設改變了城市面貌,進一步明確中軸線在北京城市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處理保護與發(fā)展的關系,確定空間形態(tài)等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我設想以北京的中軸線設計為切入點,通過中西方的比較和歷史和對未來的對比,進行闡述。北京城市中軸線既是傳統(tǒng)的軸線,更是不斷發(fā)展的軸線,關于中軸線的歷史,原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主任魏成林曾說,:主要應說明中軸線在我國傳統(tǒng)城市中的地位。中國傳統(tǒng)城市的軸線不同于西方,以西方城市的景觀,透視理論無法理解中國城市的軸線。一。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崔然沒有明確提到“軸線”一詞,但是縱觀中國的傳統(tǒng)建

2、筑與城市,軸線的存在卻是很明確的。我國古代都城大都較為方正,且大多存在過城市中心的軸線。中國古代素有很強的方位思想,而且方位是與權力尊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呂氏春秋“擇中”的原則在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中早有體現另一方面,在中國古代的風水理論中,“負陰抱陽,背山面水”是住宅,村鎮(zhèn),城市選址的基本原則,這樣的空間已在宏觀上產生出堆成的空間形態(tài),心里軸線已經形成。從規(guī)劃設計的角度加以總結,中國古代城市中軸線的發(fā)展可以概括為,按著一個理想的范本,歷朝歷代不斷探索能表現集權統(tǒng)治和宗教禮法的城市中軸線系統(tǒng)最終達到美

3、學上的高度一致與和諧性。西方文明發(fā)源于古希臘并在那里度過了一段黃金時期,之后,文明的重心轉到了羅馬。雖然中世紀在羅馬滅亡后阻礙了他的發(fā)展,但他中意文藝復興的形式在意大利再度崛起,并在法國有得到了新的發(fā)展直至現在的西方世界。這個溫室是由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文明所不斷提高補充、發(fā)展向前的,這種情況造就了它的豐富多彩、民主寬容的特點。城市是這種文明的集中體現,不是宗教通知的工具,其中軸線系統(tǒng)的發(fā)展,則更多的是對使用、精神、美觀的追求。二.北京的中軸線也在隨著北京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其中最大的變化,自然來自城市性質的變化,北京已經有一個封建王朝的通知中心成為共和國的首都

4、,成為新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解放以來,北京中軸線中最大的改變莫過于原來的全城中心————故宮隨著天安門廣場的改建而退居從屬地位,使后者成為全城新的中心,這是社會進步的要求并從根本上改變了北京中軸線的意義。中軸線在成長是中的定位不再是為反映皇權通知服務,而增加了人民性的內容。隨著北京城市規(guī)劃范圍的擴大,舊城8千米的中軸線已經發(fā)找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環(huán)路,長約32千米的范圍。在這32千米長的范圍內,在這32千米的范圍內安排符合中軸線形象的公共活動空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用豐富的遠見設想來填補。例如北部奧運公園用地早在十九世紀50年代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明確

5、保留的。南苑也在總體規(guī)劃中被確定為要建設成首都南大門的形象。隨著軸線上城市道路向南北方向的延伸,兩側的城市形象的確定就成為現階段亟需解決的問題。由北至南,逐段審視現在的中軸線我們對這一問題可以有更深切的體會。雖然中軸線向南北演唱的設想在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早已明確,并得到公眾認可,但其具體空間形態(tài)卻始終處于模糊狀態(tài)。在奧林匹克公園規(guī)劃方案征集活動中,提供了多種截然不同的軸線處理方案,早先的雙塔形式結束中軸線的設想也在9.11恐怖襲擊后產生動搖,至于南中軸的起點,總體規(guī)劃中僅以“南大門”三字作為描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北京人口的激增,隱藏的弊端將越來越清晰起來。另

6、外,由于現代交通方式的變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的社會擁有量正迅速增加。目前,北京市機動車擁有量已遠超500萬量(不包括外地車和公務用車),且相當大一部分交通量發(fā)生在舊城中。為了解決日益擁堵的交通問題,擴展到路和停車空間就顯得非常必要。然而,在另一方面。北京舊城內總體道路系統(tǒng)規(guī)劃和道路紅線定線,大體上市19世紀50年代確定的,當時歷史名城整體保護的意識還不強,一些規(guī)劃方案基本上采取大面積拆除舊房進行改建的做法。雖然事實較為簡單,經濟較易平恒,但對保護文物,保護風貌威脅巨大,損失嚴重。盡管一些地段的矛盾得到了解決(如東交民巷已

7、把主要交通流移至前三門大街,大柵欄已改為步行街),但有些地段,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和規(guī)劃道路之間的矛盾卻更加突出。在探討這個問題時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觀點認為既然已經確定為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就應維護現有道路寬度和路房的寬高比。不應改變現有的沿街建筑。另一種觀點認為,壓縮原有紅線寬度必將對道路交通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在涉及城市道路系統(tǒng)是就更不應該改變。在北京,尖銳的矛盾恰恰集中在舊城中,而中軸線則跨越了幾乎所有的橫向道路,并與其它縱向道路密切相關。解決上訴矛盾需要從研究道路系統(tǒng)中的交通紓解、新開道路的可能性、保護區(qū)保護要求、道路斷面、路房比例、視覺習慣和認同以及舊城

8、格局的保護、繼承與改變等問題入手,同時,更牽扯到舊城內的交通策略、交通方式等的確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