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試論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試論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摘要:古往今來,地震作為一種強烈的自然災害,一直難以被避免和預防,尤其是近幾年來,高層建筑的日益增多,致使地震的發(fā)生所帶來的破壞逐漸變大,所以須在結構上采取有效措施,從而使高層建筑的抗震性得以提高,本文從實際出發(fā),對于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做了的探討。小清新:高層建筑抗震抗震規(guī)范抗震理論一、建筑結構抗震的主要發(fā)展1、建筑結構的抗震理念(1)我國在《建筑抗震規(guī)范》(GB50011-2001)這一規(guī)范中對建筑的抗震設防提出了兩點要求,即“三水準、兩階段”,“三水準”主要是指“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當遭遇到低于本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
2、度的多遇地震,即第一設防烈度地震時,建筑物的結構應處于彈性變形階段,這時建筑物是處于其正常使用狀態(tài)。當遭遇到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即第二設防烈度地震時,建筑物的結構屈服進入了非彈性變形階段,這時建筑物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出現破壞。但經過簡單維修仍然可以繼續(xù)正常使用。當遭遇到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即第三設防烈度地震時,建筑物的結構雖然遭遇到嚴重破壞,但其結構的非彈性變形距離結構的倒塌仍存在一定的距離,這樣就不會導致建筑物倒塌或者發(fā)生更為嚴重的破壞,這樣可以保障人員的安全。這三個不同水準烈度的地震作用水平,可按三個不同的超越概率(或重現
3、期)來進行區(qū)分的:多遇地震:50年的超越概率約為63.2%,重現期約為50年;設防烈度的地震(基本地震):50年的超越概率約為10%,重現期約為475年;罕遇的地震:50年的超越概率約為2%-3%,重現期約為1641-2475年,平均發(fā)生期為2000年。對待建筑物的抗震的三個水準進行設防的具體要求,主要是通過“兩個階段”的設計來實現完成的,主要方法和步驟如下:第一個階段:第一步是采用和第一個水準烈度相對應的地震動參數,首先計算出來建筑物的結構在彈性狀態(tài)下所承受的地震作用的效應,并且與風和重力的荷載效應進行組合。同時將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引入其中。并進行建筑物構
4、件的截面設計,最終滿足第一個水準的強度要求;第二步主要是采用和上述相同一的地震動參數進行計算,得出結構的層間位移角度,使得它不會超過抗震規(guī)范中所規(guī)定的極限值;并采用相對應的抗震結構措施,從而保證建筑物結構能夠具有足夠的延性、塑性耗能和變形能力,進而能自動滿足第二個水準所規(guī)定的變形要求。第二個階段:主要采用和第三個水準相對應的地震的動參數,從而計算出來建筑物的結構(尤其是柔弱的樓層和抗震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的彈塑性樓層間的位移角度,使它能夠小于抗震規(guī)范中所要求的極限值。同時采用響應的抗震構造措施,進而滿足第三個水準所規(guī)定的防倒塌要求。(2)2010年12月1日,我國正
5、式通過并施行了《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修訂后它共有14個章并且包含12個附錄的內容。其中,除了保持了2008年的局部修訂規(guī)定之外,它的主要修訂內容為:修改并補充了關于7度(0.15g)和8度(0.30g)的設防抗震措施,并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調整和設計地震分組;對土壤液化判別公式進行了改進;對地震影響系數曲線的阻尼調整參數、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和鋼結構昀阻尼比、隔震結構的水平向減震系數的計算進行了調整,并且對大跨屋蓋建筑水平和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進行了補充;對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房屋和底部框架砌體的房屋的抗震設計規(guī)范要求進行了提
6、高;并且提出了鋼結構房屋抗震等級和調整了抗震措施的相關規(guī)定;改進了多層砌體房屋、混凝土抗震墻房屋、配筋砌體房屋的抗震措施;擴大了隔震和消能減震房屋的適用范圍;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設計原則以及有關大跨屋蓋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廠房、鋼支撐一混凝土框架和鋼框架一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的抗震設計規(guī)定。2、抗震設計的理論歷程擬靜力理論主要是在20世紀10~40年代期間發(fā)展起來的,它僅假定建筑物的結構為剛性,并且地震力是水平作用在建筑物結構或構件的質心之上。反應譜理論主要是在20世紀40~60年代期間而發(fā)展起來的,它主要是以強烈地震動加速度的觀測記錄的增多和對地震過程當中
7、地表面運動特性的深入了解,及對建筑物的結構動力反應特性的研究為基礎,它是由加理工學院的一些學者對強烈地震動加速度的觀測記錄的特性進行了分析后所取得的一個很重要的成果。動力理論主要是在20世紀70-80年代期間得到廣泛應用的地震動力學理論。它能得以快速發(fā)展和應用,除因6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和試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外,學者對各種建筑物結構在地震的作用下的線性和非線性反應的整個過程都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并且隨著強烈地震觀測臺站建設的逐漸增多,多種受損建筑物結構的地震反應記錄也在不斷地增多。動力理論也被稱之為地震時程分析理論,它主要是把地震作為一個連續(xù)的時間過程,并且
8、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震動加速度的時程作為地震動態(tài)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