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譯語異化和優(yōu)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譯語的異化與優(yōu)化作者:haixin619 時間:2007-11-25摘要:翻譯界有一種習慣的誤解,認為譯本應該“讀起來不像譯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因而譯作的語言應是規(guī)范的漢語文學語言。實際上,譯語是漢語的異化。譯語異化是普遍存在于譯本中的語言行為和文化現(xiàn)象。本文揭示了譯語與譯語文化的相互影響問題,指出譯語的異化是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的對抗與對話。好的翻譯是譯語的優(yōu)化,即保持異化適度。譯語的優(yōu)化將是我國新世紀翻譯文學的新的詩學潮流。關鍵詞:譯語;異化;譯語文化;優(yōu)化Abstract:Acommonmisunde
2、rstandingabouttranslationisthattranslationshouldnotreadlikeatranslationbutshouldreadlikeaworkwritteninChinesebytheoriginalwriter.Forthisreason,thelanguageusedintranslating,i.e.,thetargetlanguage,inourcase,Chinese,shouldbestandardChineseliterarylanguage.Inactualfac
3、t,however,thetargetlanguageisakindofdissimilatedChinese.Dissimilationisalinguisticbehaviourandaculturalphenomenoncommonintranslationworks.Thisarticlerevealsthemutualinfluencebetweenthetargetlanguageanditsculture,andpointsoutthatdissimilationofthetargetlanguagemayb
4、econsideredaconfrontationanddialoguebetweentwolanguagesandtwocultures.Agoodtranslationprovidespalatabledissimilationandthusachievesoptimizationofthetargetlanguage.OptimizationofthetargetlanguagewillbethenewtrendoftranslationinthenewageinChina.Keywords:targetlangua
5、ge;dissimilation;translationlanguageculture;optimization引言譯即易,謂易換言語使相解也。翻譯以言語的變易為主要特征,但不同體裁的作品,不同的譯者,翻譯的審美觀念不同,變易的方法與變易的程度不同,翻譯的效果、譯作達到的境界也必然不同。譯者把作品從一國語言轉變成另一國語言,可以使相解,即溝通與理解,可以使相悅,即給人以審美的愉悅,也可以使相誤,使讀者產生隔膜,發(fā)生誤會。這三種情況都與譯語的異化與優(yōu)化有密切的關系。本文試圖通過譯語變異現(xiàn)象的剖析來窺探譯語的形態(tài),以便正確識別
6、與其有關的理論問題。一、翻譯即異化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翻譯活動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翻譯審美觀念。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把翻譯看作譯語對原作的同化過程,所以在確立翻譯的標準和原則時,把求同作為基點,追求同而排斥異,所以不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有譯論家天真地認為譯語應該與原語對等,出現(xiàn)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翻譯理論。求同的翻譯,講究忠實地傳達原作的內容與形式,其理論基礎是傳統(tǒng)的視語言為傳達意義的工具的語言本質觀。20世紀西方興起的語言學美學,影響了人們對翻譯本質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20世
7、紀的西方美學界破除了語言是傳達意義的工具這一觀念,轉向了語言創(chuàng)造并構成意義的新立場。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人們對語言本質的認識的變化,引發(fā)了語言學若干認知模式和方法論的變動,從而導致一些相關學科如哲學、人類學、文學等學科的轉向(Linguisticturn)。在這種詩學潮流的背景之下,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翻譯的本質和審美原則。在西方諸多新的翻譯理論模式中,在解構主義思潮影響下產生的解構主義翻譯思想對我們的啟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法國解構主義學者德里達(JacquesDerrida)、福柯(MichelFoucault)和羅
8、蘭·巴特(RolandBarthes)把翻譯的本質問題視為哲學的中心問題,從哲學的高度來看待意義的可譯性問題,或者從翻譯理論的高度來看待語言的本質問題。羅蘭·巴特認為,文本生成之后,作者就失卻存在的價值(作者已死!),而文本的意義在讀者對語言符號的閱讀中產生。解構主義學者強調文本意義的不確定性,文本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