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漢代期門羽林考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漢代期門羽林考釋期門、羽林是漢代中央軍的重要構成之一。以往,史家對此雖有提及,但語焉不詳,疑竇亦多。本文擬就幾個主要問題做些初步考索和闡述,就教于方家。一、期門、羽林的始設時間與意圖期門、羽林皆為漢代的宮廷禁軍。期門,掌執(zhí)兵宿衛(wèi),因皇帝微行,以之“期諸殿門”故稱。平帝時更名虎賁,“若虎賁獸”,言其勇猛。羽林,初名“建章營騎”,以警衛(wèi)建章宮得名,后改為羽林,取其“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義。期門、羽林皆屬光祿勛。然二者的始設時間,乃有先后之別。“羽林”的創(chuàng)設時間,文獻記載一致。如《漢書·百官公卿表》云:“羽林掌送
2、從,次期門,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初置。”又《后漢書·順帝紀》注引《漢官儀》曰:“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后更名羽林?!边@兩處材料,都記羽林初置于太初元年,這是很明確的。但“期門”始設于何時?文獻記載卻存異說?;蛟扑谖牡壑畷r已有;或曰它始置于武帝初年。稱漢文帝之時已有“期門”者,見于應劭的《風俗通義》所載,劉向對成帝曰:“文帝時政頗遺失……又為微行,數幸〔鄧〕通家。文帝代服衣,襲氈帽,騎駿馬,從侍中、近臣、常侍、期門、武騎獵漸臺下,馳射狐兔?!薄短接[》卷八八從《風俗通義》之說,同樣認為漢文帝時期
3、已有期門的建置。竊疑上述引文中的“文帝”,當為“武帝”之誤。因為據《史記》、《漢書》所示,作為特有含義的“期門”,并非始于文帝之時;“漸臺”,見《漢書·郊祀志》,屬“建章宮”,造于武帝時期。于此,文帝“獵漸臺下”,乃無可能。如果應劭《風俗通義》所記的“期門”等同于“虎賁”,則先秦時期便已有之。例如《尚書·牧誓》說:“武王虎賁三百人”?!秶Z·魯語下》:“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諸侯有旅賁,御災害也?!庇帧吨芏Y·夏官》也有“虎賁氏”之稱。然先秦時的虎賁,與漢代的虎賁卻是名同實異。不僅彼此的任務、不同,而且在時間序
4、列上,將“期門”稱作“虎賁”是平帝以后的事。故漢文帝時期,既沒有“期門”,更無特有含義的“虎賁”?!捌陂T”創(chuàng)設于漢武帝初年的說法當屬可信,亦符合史實,有大量的文獻記錄可征,例如《漢書·東方朔傳》:“建元三年(前138年),微行始出……八九月中,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隴西、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漢書·百官公卿表》:“期門掌執(zhí)兵送從,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無員,多至千人,有仆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賁郎,置〔虎賁〕中郎將,秩比二千石。”《后漢書·明帝紀》注引《漢官儀》:“
5、孝武建元三年,初置期門;平帝元始元年(1年),更名虎賁郎。”期門在“建元三年初置”,當是實錄。諸多史實表明,有漢一代,在文帝之時未設“期門”,禁軍也不稱“虎賁”。西漢只是自武帝建元三年至哀帝元壽二年(前1年)之間才稱期門。如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期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宣帝地節(jié)四年(前66年),“詔封告霍氏反謀者……期門董忠(為列侯)。”[1]成帝鴻嘉、永始之間,“好為微行出游,選從期門郎有材力者及私奴客……出入市里郊野,遠至旁縣?!盵2]但從平帝元始元年開始,在史籍中便少見“期門”字樣,而多用“虎賁”
6、的稱謂。東漢之初,雖然一度恢復了“期門”之號,事見《后漢書》之《姚期傳》、《馬成傳》、《陰興傳》,然而不久,卻又改用了“虎賁”之名,它和羽林并存,一直沿襲到東漢后期。漢武帝創(chuàng)設期門、羽林的意圖是什么?《史記》、《漢書》未作明確的交待。長期以來,一些學者認為:漢武帝創(chuàng)設期門、羽林是“為了平衡南北軍力量”。由于當時北軍擴建了“八校尉”,故南軍也就設置了“期門、羽林軍”[3]。這種意見揭示了皇權對軍權的控制,有可取之處,但其結論仍可商榷。因為:(一)從它們的設置時間看,并非先有北軍“八校尉”,而后為了平衡與南軍的力
7、量,才再擴建“期門”。史稱:“武帝平百粵,內增七?!盵4]?!凹爸聊匣浄础瓭h乃發(fā)巴蜀罪人當擊南粵者八校尉擊之”[5]。由此說明,八校尉之設,應是在元狩元年(前110年)以后的事,而不是在建元三年始置期門之前。這里涉及時間的先后序列及因果關系問題,不容含混。(二)武帝之初,漢廷已經擁有一支較強的北軍,如果要平衡力量,則南軍不當減省,但事實上,漢武帝卻將已有的兩萬衛(wèi)士(南軍)裁掉了一半。所以僅從南北軍的力量對比上尋求答案,顯然是不全面的。(三)將郎衛(wèi)系統(tǒng)的期門、羽林統(tǒng)統(tǒng)列入南軍,既模糊了中央直轄軍的三大構成部分
8、,也忽略了宮廷禁軍的獨立地位,顯然與史不合(后詳)。所以,總的來講,那種認為增設期門、羽林是為了平衡南北軍力量的說法,尚難令人贊同??贾T史實,漢武帝創(chuàng)設期門、羽林的真實意圖,主要是為了貫徹“居重馭輕”的建軍方針,進一步確立中央軍的優(yōu)勢地位;同時,由于當時復雜的社會問題和民族矛盾,長期對外用兵,內部防務空虛等因素,因此武帝在軍制改革的過程中,采取措施強化貼身禁衛(wèi)。眾所周知,從秦至漢初,皇帝的貼身禁衛(wèi)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