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隱性采訪”

淺析“隱性采訪”

ID:21444494

大小:62.12 KB

頁數(shù):8頁

時間:2018-10-22

淺析“隱性采訪”_第1頁
淺析“隱性采訪”_第2頁
淺析“隱性采訪”_第3頁
淺析“隱性采訪”_第4頁
淺析“隱性采訪”_第5頁
資源描述:

《淺析“隱性采訪”》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析“隱性采訪”論文關鍵詞:隱性采訪表現(xiàn)形式角色把握解決措施論文提要:本文從“隱性采訪”的表現(xiàn)形式入手,思考和研宄了在當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我國的各個新聞媒介是采用何種采訪方式在新聞界中占據(jù)一席之地的。媒體在選擇“隱性采訪”的過程中所應該注意的環(huán)節(jié)以及新聞記者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督裹c訪談》自開播以來已譜寫了十幾年的光輝歷史在這十幾年里,一直都能保持央視王牌的地位,源于它的取材。一個成功的欄目,必有吸引人的地方,簡單來說,必有它能滿足廣大受眾某種需要的能力,比如說隱性采訪它就能滿足人本性里無法滌除的窺私欲。越是關于別人的不好

2、的一面,越是通過正常渠道得不來的消息越是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從中央級媒體到地方級媒體,隱性采訪被廣泛的應用,尤其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每周質量報告》、《新聞調查》、影響最大,備受觀眾矚目。從較早期的記者躲進裝有特制玻璃的貨車內偷拍公路的“三亂”情況到對南京冠生園月餅使用陳餡的暗訪與報道,無不給廣大受眾群體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到底是什么引起新聞媒體排除千難萬阻去追求非正常渠道的信息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隱性采訪的起因:現(xiàn)在,新聞業(yè)的競爭日趨激烈,媒體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在形式和內容上求新,來滿足受眾的好奇心理,不可避免的

3、使用隱性采訪。隱性采訪作為現(xiàn)今大多數(shù)媒體的一種采訪報道方式,其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一些內在的原因:第一,采訪到真實性材料越來越難。第二,正常的采訪受到各種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的阻撓。由于利益相關,地方各級主管的保護使得公開采訪更為困難;特別是我國行政機關實行問責制以來,不少地方政府及個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采取了許多妨礙新聞采訪的措施,各單位各部門只對正面的新聞報道感興趣。第三,社會公眾贊成、認可隱性采訪。在現(xiàn)代社會中,公眾急切需要新聞媒體提供大量真實的、有現(xiàn)實意義的消息,尤其是揭露現(xiàn)實中陰暗面的事實,以端正黨風,凈化社會空氣,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隱

4、性采訪滿足了社會和公眾的這種需要,因而受到群眾的歡迎和肯定。第四,新聞媒體受利益的驅使。由于受眾對于各種新、奇、特的報道情有獨忠,而各新聞媒體也感到了這一“賣點”所來的可觀的效益,作為兩全其美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于是,當事的記者們接連不斷地采用暗訪和偷拍的方法,即使有些受眾感到不妥,也會諒解。從新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隱性采訪是一種新聞采訪中的一種畸形成長,目前雖然沒有明文禁止,但也不受法律的保護。它現(xiàn)在所以沒有受到輿論的普遍譴責,一是因為被揭露的事情維護了多數(shù)人的利益,兩害相比,揭露壞事明顯更重要;二是公眾的法律意識還不太強,我國的管理體制

5、和各種監(jiān)督機制還不健全。一旦其他監(jiān)督機制健全了,公眾的法律意識提升了,媒體普遍采用這種采訪方式將會被關注并受到廣泛批評。所以,我們的立法部門與其讓事情這樣發(fā)展下去,不如早些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和新聞行業(yè)的職業(yè)規(guī)范,多總結和推廣些公開采訪的技巧,提高記者的采訪水平,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法律爭端。二、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下,隱性采訪被過度使用。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各種媒體不斷加大隱性采訪的使用力度,從而導致濫用的可能性急劇加大。濫用隱性采訪一般包括以下幾種形式:其一,誘導式采訪。在隱性采訪中,因誘導而致的新聞結論的模糊性不僅會混淆事實,而且采訪

6、者可能涉嫌違法犯罪。例如,記者為了獲取某軟件公司盜版銷售其他知名軟件公司軟件的確鑿證據(jù),假扮成一般用戶咨詢該軟件公司要求購買,并給出購買的可觀數(shù)額和總報價。此種做法可能會得到對方的肯定答復,但是卻陷入了“陷阱取證”的模式中:或許該軟件公司之前根本就沒有銷售過該盜版軟件,而正是由于此次“買主”的主動上門要貨,且有暴利可圖,才會誘發(fā)犯罪而開始實施盜版行為。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對方從事的是違法或者犯罪活動,那么新聞媒體運用隱性采訪的方式進行偷拍偷錄就無可厚非,而且以這種方式進行的輿論監(jiān)督有深度、有力度,但是法律常識的欠缺導致新聞媒體忽略了一個法律

7、上的嚴重問題:“誘導犯罪”可能涉及刑事責任。在記者隱性采訪時,如果通過故意設“套”、“陷阱”,誘使對方上當受騙甚至犯罪,可能存在教唆犯罪甚至自身犯罪的可能性。據(jù)報道,有記者到沈陽市三好街暗訪業(yè)戶銷售淫穢影碟情況,業(yè)戶自稱沒有記者便許以高利,業(yè)戶禁不住誘惑,索性到其他攤位去買然后再轉手倒賣。此種采訪方式與其說是暗訪,倒不如說是引誘犯罪。其二,過度介入式采訪。一般認為,在隱性采訪中,記者依法選擇以一般民事主體的身份介入事件比較適宜,如扮演消費者、公司雇員。而記者如果在采訪中扮演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立法、司法、軍隊工作人員等),就屬于越權而成為

8、過度介入。例如,浙江某報記者冒充應聘者,參加杭州市招聘副處級干部的考試,結果被選中,直到有關部門決定商調時,才知道這是報社派記者在“考察”招聘活動的公正性。其三,干擾秩序式采訪。記者為得到某種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