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用張澍的學術取向研究張澍——崔云勝《張澍研究》序》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用張澍的學術取向研究張澍——崔云勝《張澍研究》序用張澍的學術取向研究張澍——崔云勝《張澍研究》序李清凌(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摘要:崔云勝副教授的《張澍研究》是近年來學界張澍研究所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其主要貢獻表現(xiàn)在:詳細介紹了張澍的生平宦跡和文化學術活動;理清了張澍學術研究的范圍和重點;提出了許多新見。本書將張澍的姓氏研究、古史研究、方志研究等與他精深的輯佚工作相掛鉤,指出張澍將各類研究看作是一個相互融通的整體活動。在這一認識的指導下,用張澍的學術思路和方法研究張澍,不僅在張澍學術各門類的研究中提出了許多
2、新見,而且從宏觀上強調(diào)張澍學術各門類之間的相依相促作用,為讀者理解張澍“著作等身”、姓氏“絕學”等巨大成就的取得打開了一扇窗戶。當然,《張澍研究》中的有些觀點僅是的一家之言,正確與否,尚需學界同仁商榷、辯難和進一步研究。關鍵詞:張澍;學術取向;《張澍研究》新見:I06:A:1672-0520(2010)01-0043-03———————————————收稿日期:2009-08-16簡介:李清凌(1944—),男,甘肅甘谷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史及西北歷史。-44-深。以彼其才,生及盛世,
3、獲遍交當代學者,騰達京華,漫游江湖,樸學華辭,兼長并茂,巍然在乾嘉大師之列,而清代關隴學者,介侯允為大宗矣”。④僅此數(shù)例,就可以看到張澍在河西、西北乃至中國學術史上的影響和地位了。學術界對于張澍的研究已經(jīng)不少。代表性的如馮國瑞《張介侯先生年譜》(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第99冊,蘭州古籍書店1990年版),趙儷生《張澍的生平及其著述》,(《趙儷生文集》第四卷,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李鼎文《〈清史稿·張澍傳〉箋證》(李鼎文著《甘肅文史叢稿》,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湯開建《張澍〈西夏姓氏錄〉訂誤》(《蘭州大學學報》1982年
4、第4期),王晶波《二酉堂叢書史地六種》(甘肅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本書有詳細的羅列和簡介,此不必贅??偟目?,已有研究多是專門或?qū)n}性的,做系統(tǒng)研究的尚不多。相比之下,河西學院崔云勝副教授的這部《張澍研究》則是有關張澍研究的一項較為全面深入的成果。其貢獻主要是:一、詳細介紹了張澍的生平宦跡和文化學術活動本書對張澍的家世淵源、舉業(yè)仕宦、官風政績、學術交游、文化活動等都有較為系統(tǒng)、細致的研究。可以看出,張澍自幼刻苦地攻堅舉業(yè),就是為了做一名“良吏”,他30年一官不遷,并不在乎,而在乎把自己職分內(nèi)的事情按“良吏”的標準做好。所以他
5、到一任,就干好一任。曾不畏強御,嚴繩奸貪,期為百姓負責。書中的敘述將張澍這一思想風格反映得很明顯。同時,張澍作為一名學者,他將學術活動和政治活動兩個方面很好地結合起來,做得都很出色。在分析論述中,本書把重點放在張澍的著述和學術活動上。這是符合張澍一生的行跡的。它使許多想了解張澍的人,通過本書,就能對其有一個比較概略的認識。同時,通過掌握張澍著述的歷史背景,能夠加深對于著作的理解。二、理清了張澍學術研究的范圍和重點張澍的學術愛好十分廣泛。對其著述,當時人就屢以“著作等身”來形容。由于他的許多著作沒有出版或印刷較少,又散存于各地,研
6、究者不下很大氣力就難窺全豹,理清他的著述頭緒既有一定難度又很有意義,能對研究者提供很大的方便。本書經(jīng)過長期艱苦的努力,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搜集張澍的各類著作,然后將它劃分為輯佚、金石、方志、姓氏和經(jīng)學五大類,每類提出幾種代表性作品,逐一地加以研究解析,使張澍的學術成果,分之則獨立成篇,合之則構成體系。的歸納恰當,剖析深入,體系嚴整,能夠反映張澍學術研究的基本面貌。指出,圍繞關隴、河西古文獻而展開的輯佚學是張澍學術活動的重點,尤其是在姓氏輯佚上張澍傾注了極多的心血,是他畢生的研究課題之一。他的一些重要學術成果如《姓氏五書》的
7、核心著作《姓韻》以及《古今姓氏書目辯證》、《三史姓氏錄》以及《涼州府志備考》、《續(xù)敦煌實錄》、《詩小序翼》、《帝王世紀》輯本等均未能在張澍生前刊刻,產(chǎn)生應有的影響,殊為憾事。盡管如此,憑借其已刊的著作,張澍在近現(xiàn)代學術界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贊譽?,F(xiàn)今,隨著敦煌學、西夏學研究的興起和不斷深入,學界對張澍在這兩個領域的特殊貢獻進行了新的研究和闡釋,使人們知道的張澍學術的廣度和深度較之以往更清晰。本書這些看法都是很對的。三、提出了許多新見例如,學界公認張澍在輯佚學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名列于乾嘉大師,但一般研究只把它作為文獻學的問題來
8、看待。本書不僅看到了張澍在輯佚學上的辛勤努力,還發(fā)現(xiàn)他把輯佚與姓氏研究、中國古史研究、區(qū)域史研究等相結合,不僅獲得了像《二酉堂叢書》那樣卷帙浩繁的輯佚成果,還通過對記錄姓氏最早的《世本》,西漢姓氏學要籍《風俗通·姓氏篇》等的搜集,為他的姓氏研究積累了資料;張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