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沈陽故宮介紹》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word資料下載可編輯故宮簡介沈陽故宮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順治)在此即位稱帝。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一起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筑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中國的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沈陽老城內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萬平方米,現(xiàn)有古建筑114座,600余間。沈陽故宮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為東路、中路、西路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
2、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皇太極時期續(xù)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沈陽故宮的規(guī)模比占地72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很多,但是在建筑風格上有自己的特色。那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筑,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筑風格,更是“別無分號”。按游覽路線1.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義小說中俗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
3、墻體上鑲有四角琉璃“墀頭”浮雕。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tǒng)觀念,又體現(xiàn)了滿族對故鄉(xiāng)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形成了區(qū)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大清門建于清太宗天聰初年,分為大清門及東翼門、西翼門。當時規(guī)定自親王以下所有官員,都只能由左右臺階出入,中間的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兩旁左、右翼門供平時官員及宮女、太監(jiān)等因事進出宮殿之用。2、太廟沈陽故宮大清門東側,有一處紅墻黃瓦的獨立院落,這就是乾隆中期以后的盛京太廟?;侍珮O稱帝之時,在沈陽撫近門(大東門)處五里的地方修建太廟。順治遷都北京以后,陸續(xù)把各殿神位遷往北京太廟,盛京原建筑也
4、就荒廢了。大清門東側原本是一座明朝的道觀,稱為“三官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傳旨在三官廟舊址上重建太廟。專業(yè)技術資料word資料下載可編輯這座太廟在沈陽故宮中并不是一座十分重要的建筑,但在這里曾關押了兩名著名的明朝將領張春和洪承略。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在遼西大凌河一戰(zhàn),俘獲明臣張春,張春寧死不從,被帶回沈陽后關押在此近十年時光,崇德五年(1640年),七十三歲的張春絕食四天自殺身亡。另一位重要的明將洪承疇被俘后也被關押在三官廟。在此發(fā)生了著名的“莊妃勸疇”的故事,洪承疇歸降清朝。3.翔鳳閣與飛龍閣大清門與崇政殿之間兩側對稱排列著五間和七間樓房各一座,東為飛龍閣和
5、東七間樓,西為翔鳳閣和西七間樓。這四處是沈陽故宮收藏文物的地方,到乾隆后期,入儲文物達十余萬件。翔鳳閣,主要收藏有供皇帝東巡時帝后行宮陳設物品。飛龍閣,主要收藏清歷代皇帝的“御用武備”,包括弓、箭、刀等。西七間樓,清代也稱“書籍墨刻樓”,下層存放清代盛京內務府歷年檔案,上層存放從乾隆時期運至盛京故宮的清內府所刻圖書籍(殿版)和墨刻。東七間樓,原本是宮中收儲鑾駕鹵簿之所。乾隆時期樓中物品移至大政殿北直房(后稱鑾駕庫),該處改為收儲磁器,也稱瓷器庫。東所與西所是乾隆年間修建東巡期間使用的行宮。位于崇政殿至清寧宮的兩側。先來看東所。東所是皇太后居住之地,從南向北依次有頤和殿、介祉宮和敬典閣。
6、頤和殿,為皇太后居住期間接受朝賀之處。介祉宮,是皇太后的寢宮。敬典閣,是乾隆皇帝為存放愛新覺羅皇族族譜《玉牒》特旨建造的。4.東路:大政殿,初稱大衙門,1636年定名篤恭殿,后改為大政殿,草建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殿頂滿鋪黃琉璃瓦,巷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鎖鏈,連接八個蒙古力士,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
7、、香亭、鶴式燭臺等。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xù)。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4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同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袞兵入山海關,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tǒng)大業(yè)。5.大政殿兩側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