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

“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

ID:22815155

大?。?5.50 KB

頁數:16頁

時間:2018-10-31

“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_第1頁
“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_第2頁
“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_第3頁
“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_第4頁
“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_第5頁
資源描述:

《“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大時代”里的“現代文學” 1927年冬天,魯迅這樣概括中國的狀況:“覺得中國現在是一個進向大時代的時代。但這所謂大,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雹俳栌盟髞淼脑捳f,這“大時代”“也如醫(yī)學上的所謂‘極期’(Krisis)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復”②。從龔自珍、曾國藩那兩代人意識到“頹世”難挽、“洋患”逼人,到今天全社會亟亟“與世界接軌”,中國人在被動“現代化”的道路上,已經跌跌撞撞了一百五十年。從某些指標———例如GDP和太空探測技術——來看,今日中國已經相當“現代”,但一些更重要方面的狀況:社

2、會制度、“人心”、前景想象、與世界其他部分的關系……卻表明,中國社會并沒有解決“如何現代”———更準確的說法是“何種現代”——的問題。猶如一個在無路之路上艱難跋涉屢屢迷途的登山者,中國不斷地發(fā)現自己依然處在不得不“現代”的路程之中,那一座最消耗體力、同時包含了最大希望和最大危險的山口,依然還在前面。但是,從另一面來看,那山口已經不遠,社會內部長久積聚的各種深層因素的沖突,這些沖突凸顯的整個世界的“現代化”的內在矛盾——人類社會已經形成了非如此“現代化”就別無他路的大趨勢,可世界又難以承受這個“現代化”,矛盾開始顯露和激化。如果樂觀——或者

3、悲觀——一點,那就可以說,我們正站在魯迅所說的這個“進向大時代”的時代的末端,甚至已經是開始走進“大時代”了。中國的“現代文學”③,就在這樣的進向或開始進入“大時代”的時代里產生,并因此形成其具有世界意義的特點。當然,這里說的世界意義,并不僅指貢獻優(yōu)異的作品,也同樣指呈現逼人深思的問題,甚至是提供慘重的教訓。一中國是一個自然和文化上都堪稱巨大的社會。進入19世紀的時候,它有四億多的人口,一套不斷擴展、差不多延續(xù)了五千年、沒有被外力完全打破過的文化系統,和一種也是持續(xù)了數千年的天下居中、世界中心的觀念。正因為是這樣一個社會,一旦卷入西洋人推

4、動,因而是以西洋為榜樣,已經達到全球規(guī)模、不可能單獨退出的“現代化”運動,它的文化人群中,很自然就會產生如下持續(xù)的雙重的沖動:一個是要用西洋——包括蘇俄——的模式改造中國,將它轉變?yōu)橐粋€“現代”的“國家”,以適應新的世界競爭,進而在其中占據一個優(yōu)越的位置。一百五十年來,這個沖動孕育了無數思想活動和社會實踐。單就前者來說,將“西洋”/蘇俄奉為樣板,再給它豎兩根支撐,一根是“普遍人類”,一根是“歷史規(guī)律”,然后拿樣板對比中國的現實,將各種對中國現實和歷史的不滿,統統轉化為“西化”——或“蘇維?;薄袊膶嵺`的激情。身為跨越20世紀和21世

5、紀的中國人,我們對這一套思想活動及其各種政治、經濟和學術形式,是非常熟悉的,這里就不多說了。另一個是要超越西洋或蘇俄,創(chuàng)造比它們更理想的國家和世界。這里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一是這“理想”的標準,主要并非搬自西洋或蘇俄,而是取自中國本土,或者是新闡釋的20世紀之前的傳統文化,或者是20世紀新產生的革命文化,盡管這闡釋和產生的一個基本條件,正是西洋或俄蘇思想的影響。二是這“理想”要覆蓋的,并不只是中國,而是整個人類社會,之所以要將中國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就因為這是邁向建造理想世界的第一步。在19世紀晚期,這個沖動已經萌發(fā),孕育出一系列先

6、后超越西洋和東洋、最后達到人類———甚至超人類———之大同的大氣磅礴的夢想。20世紀最初二十年間國內國際的動蕩和危機,更深刻刺激了這個沖動,令它發(fā)展出多種重新解釋中國及其他非西方文化和社會傳統、企圖用它們來救治當世——中國和世界——之弊的思想和學術努力。也是在20世紀早期,一系列可以用“左翼”統稱的、堅決否定現代西洋式的社會結構、追求人類普遍解放的思想和理論活動,開始從另一個側面表達這一沖動。進入1930年代以后,日益嚴峻的國內沖突和外國侵略明顯壓制住了這個沖動的其他表達,左翼④思想就成為延續(xù)它的一類主要的形式。這是一個翻天覆地、重造社會

7、的時代,無論怎樣的狂想似乎都有實現的可能。至少到1950年代為止,中國文化人大體都還能保持著“立功”的激情,許多人既是狂想者,也是政治家,是有社會影響力的行動者。因此,“超越”的沖動同樣孕育了大量的社會實踐。從章太炎以《中華民國解》為新國家奠定歷史和文化根據,到孫中山以“五權分立”勾勒比西洋更優(yōu)異的政治制度;從周氏兄弟印《語絲》,嘗試破除現代商業(yè)對傳媒的束縛,到馬一浮辦復性書院,探究學校體制之外的教育之路;從1920年代初少數青年人學習日本的“新村”運動,在中國提倡類似的試驗,到1930年代以后奉蘇聯為樣板,持續(xù)不斷、規(guī)模越來越大的社會改

8、造:這些意在“超越”的實踐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不用說,它們的后果至今還以多樣的方式,深刻影響著今日的中國人。綜觀20世紀,這“西化”和“超越”沖動的關系始終很復雜,有時候互相激勵、甚至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