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問題的實證研究方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問題的實證研究摘要:針對我國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的現(xiàn)狀,采用問卷調查法對18所高校853名教師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領域均不同程度存在失范行為,分別體現(xiàn)在教學責任的履行、師生關系及學生評價;科研研究過程、成果發(fā)表、學術評價以及教師對社會兼職及其與本職工作利益沖突的態(tài)度等方面的失范。鑒于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嚴重程度,應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通用標準,以規(guī)范高校教師的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關鍵詞:學術道德,失范,實證研究,高校教師中圖分類
2、號:G6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11)06-0046-06近些年以來,學術道德失范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界內外,尤其是隨著高校教師規(guī)模的擴大和學術資源競爭程度的加劇,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呈現(xiàn)蔓延趨勢。國內外學者就此問題已展開多方面的研究。不過,相關研究尚有不足:一是對學術道德失范概念認識不清。學界對學術道德失范的稱謂不盡相同,術語使用多樣化,且存在不同術語混用現(xiàn)象。二是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F(xiàn)有研究多為理論分析和邏輯論證,失范現(xiàn)狀描述或從具體案例入手,或僅限于羅列失范行為。三是失范行為類
3、型劃分缺乏統(tǒng)一認識和明確分類。那么,應如何科學合理地界定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應從哪些方面來分析失范?當前失范現(xiàn)狀究竟如何?鑒于此,本研究從學術道德失范概念界定出發(fā),提出學術道德失范分析框架,以普通高校專任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反映當前我國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的范圍和程度。一、學術道德失范的內涵及操作性定義學界對學術道德失范的稱謂不盡相同(如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科研不端、學術失范、學術越軌等),反映出學界對學術道德失范內涵及其本質的認識還不十分清楚。要厘清學術道德失范的內涵,需分別澄清學術道德和失范這兩個
4、概念的內涵。不同學者對學術道德的解釋不盡相同。江新華認為“學術道德就是指從事學術活動的主體在進行學術研究、學術評價(審)、學術獎勵等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等關系時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綜合”[1]。這種解釋著眼于學術活動中各種關系的處理,將學術道德界定為處理上述關系的準則與規(guī)范。也有學者指出,“所謂學術道德,就是指學術共同體內形成的從事學術活動所應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和準則,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2]。其它的解釋還有,“學術道德即是指學術主體在從事學術
5、活動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的,得到學術共同體及社會共同認可與肯定的,應遵循的行為準則與規(guī)范的總和”[3]。這兩種觀點均強調學術道德是學術活動中的行為規(guī)范。還有人認為,“學術道德是學術共同體內形成的從事學術活動所應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和準則,是人們在學術活動中產(chǎn)生出來用以調節(jié)學術活動人員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這需要通過社會輿論、制度規(guī)范和學者自我行為約束來實現(xiàn)社會控制目的”[4]。這種解釋更強調學術道德是調節(jié)學術活動中學術人員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F(xiàn)有研究對學術道德的解釋在表述上雖不相同,但不存在本質差異,只不過不同學
6、者突出強調的方面不一樣。有學者突出其調節(jié)領域,有學者強調其規(guī)范對象,有學者則更關注其調節(jié)方式。在借鑒倫理學中的道德概念和上述界定的基礎上,本研究提出,學術道德是通過社會輿論、傳統(tǒng)習俗和內心信念維系并發(fā)揮作用的,用以規(guī)范學術人的學術活動的行為原則與規(guī)范的總和。失范是社會學研究中常用的詞匯,國內外學者對其內涵認識不一。法國哲學家和社會學家馬里·居友(JeanMGuyau)最早對失范理論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研究,“把失范理解為一種有創(chuàng)造力的新生事物,是對僵死觀念的一種挑戰(zhàn)”,提出“失范是倫理學進步的必然表現(xiàn)”[5](P131
7、-133)。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EmileDurkheim)認為失范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缺乏、含混或者社會規(guī)范變化多端,以致不能為社會成員提供指導的社會情境”[6]。美國社會學家墨頓(RobertMerton)對失范理論進行了繼承和發(fā)展,他認為社會失范就是文化目標與制度化手段之間的“失調”或“失衡”狀態(tài)??梢姡繝柛蓪⑹Х犊醋魇巧鐣?guī)范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缺乏、含混),墨頓則從社會成員與社會規(guī)范的關系出發(fā)來理解失范。國內學者朱力指出,“所謂社會失范,一方面是指社會的價值與規(guī)范體系產(chǎn)生紊亂而導致功能喪失,無法指導與約束社
8、會成員的思想與行為,使整個社會秩序呈現(xiàn)無序化狀態(tài);另一方面也是指社會成員違背主導的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5](P143)。閻志剛認為,“失范就是指一個社會處于急劇變化時期,社會成員的行為缺乏明確的社會規(guī)范的指導和有效約束,從而出現(xiàn)的社會行為無序、混亂狀態(tài),它與社會整合程度緊密相關”[7]。國內學者對“失范”的界定并未超越涂爾干和墨頓,仍然從規(guī)范存在狀態(tài)和成員行為兩方面來理解失范。綜上,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