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超詳細(xì)中國-歷史年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fèi)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中國歷史紀(jì)念表社會朝代起止年代創(chuàng)建人都城原始社會五帝約前26世紀(jì)-前21世紀(jì)?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東周春秋前21世紀(jì)-前17世紀(jì)前17世紀(jì)-前11世紀(jì)前11世紀(jì)-前771年前770年-前256年前770年-前476年禹湯武王周平王陽城亳→殷鎬洛邑封建社會戰(zhàn)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魏三國蜀三國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北朝北魏北朝東魏北朝西魏北朝北齊北朝北周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前475年-前221年前221年-前206年前206年-公元8年公元8年-23年
2、25年-220年220年-265年221年-263年229年-280年265年-316年317年-420年304年-439年420年-479年479年-502年502年-557年557年-589年386年-534年534年-550年535年-557年550年-577年557年-581年581年-618年618年-907年907年-960年960年-1127年1127年-1279年916年-1125年1038年-1227年1115年-1234年1271年-1368年始皇(嬴政)高祖(劉邦)王莽光武帝
3、(劉秀)曹丕劉備孫權(quán)武帝(司馬炎)元帝(司馬睿)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拓跋珪元善見(高歡立)元寶炬(宇文泰立)高洋宇文覺文帝(楊堅(jiān))高祖(李淵)太祖(趙匡胤)高宗(趙構(gòu))耶律阿保機(jī)李元昊完顏阿骨打世祖(忽必烈)咸陽長安長安洛陽洛陽成都建業(yè)洛陽建康建康建康建康建康平城→洛陽鄴長安鄴長安大興長安開封臨安上京興慶中都大都````明清1368年-1644年1644年-1840年太祖(朱元璋)(努爾哈赤)世祖(福臨)南京→北京北京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清末中華民國1840年-1911年1912年-1949年孫中山
4、(臨時(shí)大總統(tǒng))北京南京(曾北京)夏世系1、禹——2、啟——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10、泄(世)——11、不降——12、扃(局、禺)——13、廑——14、孔甲——15、皋(吳、皋茍)——16、發(fā)(發(fā)惠)——17、桀(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稱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稱之為帝者。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一說四百三十二年),是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湯、武湯、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
5、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單甲——13、祖乙——14、祖辛——15、沃甲——16、祖丁——17、南庚——18、陽甲——19、盤庚——20、小辛——21、小乙——22、武丁——23、祖庚——24、祖甲——25、廩辛——26、康丁——27、武乙——28、太丁(文丁)——29、帝乙——30、帝辛(紂、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稱為王。自湯(天乙)至紂凡十七代,三十傳,歷六百二十九年。一說商凡二十九王,
6、歷四百九十六年。傳承制度前期以“兄終弟及”為主,后期以“父死子繼”為主。國都屢遷,至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發(fā))——2、成王(誦)——3、康王(釗)——4、昭王(瑕)——5、穆王(滿)——6、共王——7、懿王——8、孝王——9、夷王——10、厲王(胡)——[共和](庚申前841年)——11、宣王(甲戌前827年)——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始祖棄,被尊為農(nóng)神,號稱后稷。周人幾經(jīng)遷徙,至古公耽父,遷居于周原
7、(今陜蚊椽山縣),始以周為國名,臣屬于商。古公耽父之子季歷為商王太丁所殺;季歷子姬昌繼立,是為文王。文王統(tǒng)一渭水流域,遷都于豐邑(今陜西灃水西岸),其子姬發(fā)率諸侯東征,陣于牧野,殲滅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鎬(今陜西西安市西南灃水東岸)。傳至幽王,為犬戎所滅。自武王至幽王,凡十一代,十二王。西周之積年,存四說:1、自滅殷至國亡公元前257年,2、公元前400余年,3、386年,4、352年。其間,懿王死后,其叔辟方自立,是為孝王。孝王死后,諸侯復(fù)立懿王太子燮為王,是為夷王。厲王暴虐,國人流王于淄,由
8、周、召二公執(zhí)政,號曰“共和行政”。中國歷史自共和元年(前841年)始有確切紀(jì)年。前此之歷史年代,皆為后人所推算。東周世系1、平王(辛未前770年)——2、桓王(壬戌前719年)——3、莊王(乙酉前696年)——4、黧王(庚子前681年)——5、惠王(乙巳前676年)——6、襄王(庚午前651年)——7、頃王(癸卯前618年)——8、匡王(己酉前612年)——9、定王(乙卯前606年)——10、簡王(丙子前585年)——11、靈王(庚寅前571年)——12、景王(丁巳前5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