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氣功保健養(yǎng)生原理初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氣功保健養(yǎng)生原理初探江漢大學醫(yī)院430056摘要:氣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健身術。是在精神意識的控制下,通過對“氣”的調節(jié)和引導,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激發(fā)和釋放人體內在的能量,而達到防病、治病、健身、益智、延年的目的。氣功通過內煉“精、氣、神”、外練“筋、骨、皮”來培育元氣,凝煉真氣,提高人體素質,發(fā)揮人體機能潛力,從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同中醫(yī)的基木特點相一致的是,氣功修煉同樣是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和“三因制宜”的原則。在“整體觀念”中,乂著重于“天人合一”的觀點。隨著四季的更替;寒暑的變化;晝夜的交接;地域的差異,體質的不同,練
2、功也隨之有相適應的選擇,正所謂“和于陰陽,調于四時”。關鍵詞:氣功;天人合一;身心醫(yī)學;耗散結構;性態(tài)模型1氣功養(yǎng)生氣功養(yǎng)生與保健,在我國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效應特殊,是祖國民族文化的重要遺產之一。它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是一門研究人體自我身心鍛煉的方法、程序和理論的科學。1.1功法鍛煉功法鍛煉,是通過身體姿勢的調節(jié)(調身),身心松靜,排除雜念(調心),結合呼吸運動,鍛煉氣機升降開合(調息),而達到防病、治病、健身、益智、延年的目的。氣功之所以有治療和養(yǎng)生的功效,主要是有四個作用:(1)培補元氣;(2)調和陰陽;(3)調整臟腑功能;(4)通經絡、和氣血
3、。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看,氣功對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作用明顯。1.2內煉“精、氣、神”氣功通過內煉“精、氣、祌”、外練“筋、骨、皮”來培育元氣,凝煉真$,提高人體素質,發(fā)揮人體機能潛力,從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人體通過對呼吸之氣的調節(jié)達到對先天之氣的鍛煉;呼吸之氣的深、長、細、勻、緩,培育了先天之氣。先天之氣充盈活躍,人的生命活動機制才能旺盛,生命活動機制旺盛,人才能攝取大量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充足,先天之精和丹田之氣才能得到滋養(yǎng)和充實,所以《黃庭經》中說:“積精累氣以成真?!薄短ハ⒔洝愤M一步解釋說:“氣入身來為之先,祌去離
4、形為之死,知神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yǎng)神氣,神行則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薄豆沤襻t(yī)統(tǒng)大全》云:“形者,生之氣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故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蕩,心蕩則形傷,將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怡和養(yǎng)祌,則自安與于內;清虛接心神,則不誘于外,神怡心潔,則形無累矣?!边@些都說明精、氣、神三者的關系以及“神”在氣功鍛煉中的作用[1】。2氣功養(yǎng)生與中醫(yī)的聯(lián)系同中醫(yī)的基本特點相一致的是,氣功修煉同樣是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和“三因制宜”的原則。在“整體觀念”中,又著重于“天人合一”的觀點。隨著四季的更替;寒暑的變化;
5、晝夜的交接;地域的差異,體質的不同,練功也隨之有相適應的選擇,正所謂“和于陰陽,調于四吋”。在“辨證論治”中,以八綱辨證中的陰陽總綱辨證為主。具體來說,陰盛陽虛者,以“動功”鍛煉為主;陽盛陰虛者,以“靜功”鍛煉為主;陰陽皆病者,以“動靜功”為主。在“三因制宜”中,因人制宜是重點,明確診斷是前提,在陰陽辨證的原則下,結合時、地的差異,選擇練功的方法,例如:陰虛者,可選擇晚上練功;陽虛者,可選擇早晨或白天練功;陰陽兩虛者,可早晚兼練。有條件者,還可以選擇練“子午功”,即在子吋或午吋練功(子時:23-1吋,午吋:11-13吋),子吋練功大補陰,午時練功大
6、補陽。從宏觀上分析,春秋季節(jié),或居于中原者,可動、靜功兼修,或修煉“動靜功”;夏季,或居于南暑之地者,要多練靜功;冬季,或居于北寒之地者,則以動功鍛煉為主。如果再配合五行學說的觀點,充分運用“大五行”的原理,練功的療效會更好。若能按照以上這些練功的原則和方法去鍛煉,無論是治療還是養(yǎng)生,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功法鍛煉的過程,綜合了肢體鍛煉、呼吸鍛煉和精神思維的鍛煉過程。人為萬物之靈,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產生了意念和思維的高等機能,功法鍛煉的上述內容正是人體區(qū)別于其它生物的特有功能和綜合效應。這不是人類進行單純的意志鍛煉,而是意念和思維及其臟腑、經絡、
7、機體、血肉等人體結構和功能,在其統(tǒng)一、精細調節(jié)下的效應,屬于“身心醫(yī)學”的范疇,要比屬于“運動醫(yī)學”范疇更確切一些。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H.Benson注意到印度的瑜珈功法和我國西藏密宗功法中的有關“行為醫(yī)學”的內容,所謂“行為醫(yī)學”的內容,指的是根據(jù)學習(包括條件反射)的理論來改變某些行為的方法,通常利用各種條件因素來強化正常行為。在醫(yī)學上可用以消除病態(tài)或不正常行為,稱為行為療法。雖然行為療法對身心疾病有療效,但行為療法是行為醫(yī)學。行為醫(yī)學指出,在生活中建立適合于生理規(guī)律的良好慣,可以保健長壽,而不良習慣,將可致病。所以H?Benson研究的行為
8、醫(yī)學是以條件反射理論為基礎的,雖然Benson也注意到松弛反應可以抗應激而產生的疾病,如高血壓病等。通過學習放松,在功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