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保訓(xùn)》疾甚試解》由會(huì)員上傳分享,免費(fèi)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保訓(xùn)》“疾甚”試解(首發(fā))孟蓬生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清華簡《保訓(xùn)》簡2、3:“王若曰:‘發(fā),朕疾甚,恐不女及訓(xùn)。’”清華大學(xué)出土文獻(xiàn)研究與保護(hù)中心:《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竹簡〈保訓(xùn)〉釋文》,《文物》2006年第6期,第73頁。釋文中的“”字,原形如下:(處理前)(處理後)此字也見於上博簡《周易》第14簡,原形如下:(處理前)(處理後)兩種寫法只爭一畫,即清華簡比上博簡多了上部作為裝飾筆畫的短橫而已注意:清華簡下部所從“止”字中有一筆侵入中部,容易發(fā)生誤會(huì)。。清華簡整理者的隸定是參照上博簡《周易》做出的,實(shí)際上已
2、經(jīng)替我們做了認(rèn)同的工作。由於此字在楚簡中作為單字或偏旁多次出現(xiàn),已經(jīng)有多位學(xué)者(陳斯鵬、李家浩、魏宜輝、劉樂賢、馮勝君、蘇建洲、陳劍、宋華強(qiáng)等)進(jìn)行過討論,均認(rèn)為它跟“啇”字無關(guān)。該字“止”字之外的構(gòu)件來源如何,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結(jié)論,但對該字的讀音則有了大致相同的看法,即此字古音當(dāng)在侵部(談)部。這是基於以下可以反映該字讀音的材料得出的結(jié)論。(一)1.勿疑,朋?(上博簡《周易》)2.勿疑,朋甲讒(馬王堆帛書《周易》)3.勿疑,朋盍簪(傳世本《周易》)“簪”古音在侵部,“讒”古音亦在侵部(或歸談部),則“”字古
3、音也應(yīng)在侵部(談部)。(二) 1.思坪夜君城瘳速瘥(新蔡簡,零:189)2.城瘳速瘥(新蔡簡,零:300)劉樂賢先生指出:“朁”或從“朁”得聲之字古音在緝部和侵部,“疌”或從“疌”得聲的字古音在葉部和談部。大家知道,緝、侵部和葉、談部的關(guān)係十分密切,例如“讒”字,或歸入侵部,或歸入談部。因此,從“朁”得聲的字可以與“疌”或從“疌”得聲的字通假。《集韻·感韻》:“簪、疌,速也?!兑住放箢留ⅲ趺C讀或作疌?!薄稄V韻·感韻》:“朁(從弓),弓弦。朁(從弓)又作疌(從弓)?!睋?jù)此,上引二簡的A(指——引者按,下同)可
4、以讀為“疌”或“寁”。……要言之,上引簡文的“A瘳速瘥”應(yīng)讀為“疌瘳速瘥”或“寁瘳速瘥”,是“速瘳速瘥”的意思。劉樂賢:《讀楚簡劄記二則》,簡帛研究網(wǎng),2004年5月29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207。宋華強(qiáng)先生指出:新蔡簡中的“”可以讀為文獻(xiàn)中的“憯”。《墨子·明鬼下》“鬼神之誅若此之憯遫也”,又“鬼神之誅至若此其憯遫也”。孫詒讓《墨子閒詁》云:“憯”、“速”義同?!队衿な植俊吩啤皳耍瑐?cè)林切,急疾也”?!皯敗迸c“撍”通?!兑住ぴァ贰芭箢留ⅰ?,《
5、釋文》云:“簪,鄭云速也,京作‘撍’。”宋華強(qiáng):《新蔡簡與“速”義近之字及楚簡中相關(guān)諸字新考》,簡帛網(wǎng),2006年7月27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89。劉、宋兩位的考釋又一次表明從“”聲的“”字古音在侵(談)部?!墩f文·宀部》:“寁,居之速也。從宀,疌聲。”大徐本“子感切”。《詩·鄭風(fēng)·遵大路》:“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袪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泵珎鳎骸皩v,速也?!毙枰f明的是:“疌”“寁”字古音在談?lì)羶刹?,一音“疾葉切”(葉韻),一音“子感切”(
6、感韻)?!都崱じ许崱罚骸棒?、疌,速也。《易》:‘朋盍簪?!趺C讀?;蜃鳢C?!笨芍?xùn)“疾”的“簪”中古音亦音“子感切”,與“寁”同音?!稄V韻·感韻》:“,弓弦。又作?!?。在“疾速”的意義上,“簪”、“憯”、“撍”、“寁”(子感切)記錄的是同一個(gè)詞,跟訓(xùn)“疾速”的“疌”音義相通。馮勝君先生(《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diǎn)的抄本》)、宋華強(qiáng)先生批評劉樂賢先生把“”直接讀“速”的或說是可取的,但他們似乎都認(rèn)為劉讀“”為“寁(疌)”語音較遠(yuǎn),當(dāng)是出於誤會(huì)(忽略了
7、“疌(寁)”古音可入談部。其實(shí)即使直接讀盍部的“疾葉切”,亦無不可)(二)()1.子曰:長民者,衣服不改,容有常,則民德一。(郭店簡《緇衣》16~17)2.子曰:長民者,衣服不改,容有常,則民德一。(上博簡《緇衣》9)3.子曰:長民者,衣服不改,從容有常,則民德一。(傳世本《禮記·緇衣》)此字當(dāng)分析為“從人,聲”,“”字上部所從當(dāng)是人字的變形,而非“宀”字。李家浩先生認(rèn)為此二字為“一字之異體”,但又以為字從“宀”似有可商。說見氏著《戰(zhàn)國竹簡〈緇衣〉中的“逯”》,《古墓新知》,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3年。
8、手頭無此書,茲據(jù)宋華強(qiáng)文轉(zhuǎn)引?!啊弊止乓粼谇郑ㄕ劊┎?,而論者多以為戰(zhàn)國時(shí)冬部已經(jīng)從侵部分化出來,與“東”部讀音相近。古音侵談東相通,如“譚”(覃字古音在侵部),其異體作“談”(炎古音在談部),而《戰(zhàn)國策》人名“張孟談”,《史記·趙世家》或作“張孟同”(“同”字古音在東部)?!墩f文·夊部》:“竷,繇也,舞也。樂有章。從章從夅從夊?!对姟吩唬焊兏兾栉??!倍巫⒁詾閺摹皦帷甭?,則古音在侵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