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

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

ID:25238009

大小:91.00 KB

頁數(shù):32頁

時間:2018-11-19

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_第1頁
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_第2頁
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_第3頁
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_第4頁
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_第5頁
資源描述:

《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中國古代倫理現(xiàn)在還有沒有意義?對這個問題,肯定者言之鑿鑿,否定者嗤嗤以鼻。如果說這不是一個簡單地肯定或否定的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國古代有什么樣的現(xiàn)代意義,那么對待這個關鍵問題,肯定者抽象地肯定,否定者具體地否定。對待中國古代倫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提醒人們,像中國古代倫理這樣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是不能簡單地被否定的,但也不能被抽象地肯定。任何傳統(tǒng)都只有經(jīng)過價值重估和重建,才能在現(xiàn)代保持活力。中國古代倫理的現(xiàn)代意義不是與生具有的,也不是自然流傳的,而要經(jīng)過價值論的解釋,才能建構起來。.L.編輯。對于中國古

2、代倫理的理論重建,當今學者已有大量論述。這些論述有兩個焦點:一是儒家倫理,即把中國古代倫理傳統(tǒng)歸結為儒家倫理;二是道德重建,即把儒家倫理的現(xiàn)代價值歸結為傳統(tǒng)德目(如“五?!?、“四維”、“八德”等)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律”。儒家倫理的道德重建的結果有三:在哲學上被上升為“道德形而上學”,在實踐上被應用于“儒商”、“官德”等行業(yè)規(guī)范,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層面被轉換為“亞洲價值”,以及“全球倫理”的組成部分。筆者認為,現(xiàn)在有必要對中國古代倫理進行更全面、更系統(tǒng)的價值重建。價值重建不是要抽象地繼承傳統(tǒng)德目和道德律,而要從理

3、論上揭示那些一直在支配著人們價值觀的律令。本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把中國古代倫理思想解釋為一個包含著“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的價值體系。它以“金律”和“銀律”為主導,又通過政治和法律的等各方面的力量,把本身是非道德的“銅律”導向合乎道德的社會后果,并以此來抵制反道德的“鐵律”。基于這樣的解釋,第二部分力圖揭示這一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所需要的現(xiàn)代轉換和可能具有的現(xiàn)代作用。一、中國古代的價值律價值律是價值體系的核心,系統(tǒng)地把握了價值律,也就把握了價值系統(tǒng)的整體。系統(tǒng)首先是分類。在價值律中,有些是道德律,有些則可以是非道

4、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比如,利己主義者的格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拜金主義者的格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非道德的價值律。我們可以按照價值律本身價值的高下,把各種不同的價值律排列成一個等級系列。我們的標準是,道德律的價值高于非道德的價值律,而非道德的價值律高于反道德的價值律;在道德律中,也有價值高低之分。倫理學中的“金律”是最普遍的道德律,這也是價值最高的道德律;我們可以把比“金律”次一等的道德律稱作“銀律”。最近,國外有人把“銅律”與“金律”和“鐵律”做比較。如果用金屬的價值來類比,我們可以把價值律由高到低地排列成“

5、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這四種價值律,在中國古代典籍中都有所論述。本文將根據(jù)先秦諸子的思想,對中國古代的價值律加以詮釋。1.銀律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先從“銀律”談起。人們常以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金律”的標準版本。其實,把孔子的這句話作為“銀律”倒更恰當一些?!敖鹇伞迸c“銀律”的區(qū)別在《論語》中相當于“忠”和“恕”的區(qū)別。關于這一區(qū)別,馮友蘭有這樣的解釋:“如何實行仁,在于推己及人?!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換句話說,‘己之所欲,亦施于人’,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稱之為‘忠’,即‘盡

6、己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稱之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馮友蘭正確地把“忠”和“恕”理解為同一道德要求的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正確地把“忠”理解為“盡己為人”。但是,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同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卻是大可商榷的。從字面上看,“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似乎是同一意思的正反兩面,其實不然。這是因為,“不欲”和“所欲”并不是同一事物的否定的和肯定的兩方面。人們對于“不欲”的事物有著普遍的共識,比如,疾病、死亡、災禍、戰(zhàn)爭,都是人們所不喜歡的、并且要極力避免的東

7、西。正是因為“己所不欲”者與“人所不欲”者基本或完全相同,所以我可以從“己所不欲”知道“人所不欲”,不做“人所不欲”之事。就是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完全符合道德的。然而,“己之所欲”和“人之所欲”之間卻沒有上述基本或完全等同的關系。不同境遇的人有著不同的需要和生活目標,他們對可欲事物的價值判斷往往大相徑庭。比如,病人最需要的是健康,而身體健康的窮人最需要的是財富。正因為如此,從“己之所欲”不能推斷出“人之所欲”,不能把“己之所欲”施加于人;如同富有的病人不能用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來限制健康的窮人的辛勤勞動一樣。在日常生活中

8、,“己之所欲,亦施于人”的做法常常會造成“善意的過錯”,這樣的錯誤有時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至于在社會政治領域推行“己之所欲,必施于人”,更是強加于人的做法,可以造成災難的后果。比如,如果政治家把自己對“自由”的理解當做所有人的普遍要求,如果你不服從他的要求,他就要用名為“強迫你自由”的方式剝奪你的自由。盧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