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折衷教學法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談折衷教學法論文論文關鍵詞:折衷教學法外語教學論文摘要:近年來,集眾家之長的折衷法在外語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描述,結合語言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影響探討了其產生的原因,并根據(jù)學者論文關鍵詞:折衷教學法外語教學論文摘要:近年來,集眾家之長的折衷法在外語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描述,結合語言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影響探討了其產生的原因,并根據(jù)學者對這種方法的評價論述了其特有的優(yōu)勢。多年來,語言教學發(fā)展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不斷地試圖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來改進語言教學,
2、于是,英語教學便從語法、翻譯法,聽說法,交際語言教學法,一直發(fā)展到克拉申的自然教學法。然而,大多數(shù)教師在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并不是僅僅局限于使用某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也就是說,在課堂上他們并沒有完全按照某一種教學法理論來執(zhí)教,而是權衡各種理論和方法,按自己的實際需要將它們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學需求,這被許多教學法專家認為是明智之舉。一、折衷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進行了多種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教學理論及方法。根據(jù)Grittner(1977),Riv
3、ers(1981),Schmidt(1989),Stern(1992)等學者的觀點,這些理論,方法,研究及改革無一是全面的,沒能提供一種被普遍接受的最佳的方法,因而都沒有得到堅決徹底的支持。然而同時,它們又都有其優(yōu)點,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教學中都有積極意義,不能將其中任何一個完全否定。于是,上述學者及其他學者建議當今最明智的做法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接近外語教學法上的各種新思潮,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外語教學中的折衷法并不是把各種教學法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拼湊在一起,而是一種擇優(yōu)的做法。折衷主
4、義者認為教師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某個單一的教學方法,某一種研究的結論,或某一個學派的思路上;而要了解各教學法流派的特點,熟悉并掌握各教學法的技巧,從各有關的學派及領域中汲取營養(yǎng),得到啟示。任何一種理論觀點都不是通用的,不能保證直接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能有令人滿意的結果。教學方法的采用主要取決于具體教學環(huán)境的要求。因而,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二、折衷教學法的由來多年來,應用語言學家及英語教學法專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此基
5、礎上提出了有關教學法的多種理論和建議。語言學理論及語言學習理論的發(fā)展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方法。人們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夠直接運用到學校的外語教學中,促進教學過程并使教學活動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正因如此,人們經常把研究與教育實踐的關系描述為從研究到教學的知識轉化。正是這種派生的關系使教學法理論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標準,因為在教學過程中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都是由所依據(jù)的理論決定的。語言習得理論與語言教學理論一般都很簡單,因此教學法可以被理解為是經過嚴格定義的教學活動和技巧。然而,這種知識轉化模
6、式的基本想法過于理想化,現(xiàn)實與我們的期望相去甚遠。專家們可以定義教學方法中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各種各樣的研究及學術調查也確實為教師們提供了新的觀點以及在某種程度上指導他們教學的理論基礎。但教學法往往不是為某種特定教學情境設計的,而被認為是在一般情況下可行的。因而,對于涉及學習動機,學習者人數(shù),班級大小,師生的語言能力等諸多因素的教學情境被理想化。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是語言課堂的一個明顯的特點,而教師中心地位又是課堂活動中值得注意的特點。盡管教師的行為方式會有所改變,課堂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圍繞教
7、師進行,是由教師控制的,所以教師們要根據(jù)自己教學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活動。在關于語言教學的期刊及著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學法思想的更替,但在教學法思想更替的同時發(fā)生在課堂上的變化卻不那么明顯。語言學及語言教學理論的新的趨勢并不能自動地引起日常教學活動的改革。普遍現(xiàn)象是:教師們并沒有遵循嚴格定義的教學方法,他們在教學中也沒有局限于某一種教學思路或方法,而是使用基于各種理論派別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早在近一個世紀前就被Jesperson(1904)批判的語法翻譯法的教學活動與交際法的訓練方式在課堂
8、上并存,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折衷的方法。折衷法教學是理想的知識轉化模式與不太理想的教學現(xiàn)實之間的成功的調節(jié),教師在對新的教學法正確理解以及對特定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情境認真思考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新的方法,而以傳統(tǒng)方法中的某些有用的技巧作為適當?shù)难a充。三、學者對折衷法的認可許多語言學家及教學法專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肯定了折衷法的可行性?!皬恼Z言的角度看,語法向交際能力的轉變絕不像看上去那么明顯。從形式上,教學內容可能轉為以功能而不是語言形式為標準劃分,如指令而不是祈使句,詢問而不是疑問句等等。但意義仍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