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沈佺期獄中詩論析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沈佺期獄中詩論析內容提要:沈佺期的七首獄中詩作于武周長安四年(704年)被誣下獄時,因為有深切、痛苦的生命體驗,所以比起他的那些形式綺靡華艷、內容空洞無物的應制詩來,感情較為真摯充沛,語言也平易自然。關鍵詞:沈佺期獄中詩內容藝術特色 沈佺期(約656-約714),字云卿,相州內黃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官至太子詹事。其詩與宋之問齊名,多應制之作。律體謹嚴精密,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為律詩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貢獻。武周長安四年,沈佺期以考功員外郎受賕下獄。據(jù)當代學者考辯,這次“受賕”事件當是一樁冤案。在
2、獄中,他作詩七首,反復為自己辯誣。認為這完全是一樁“事間拾虛證,理外存枉筆”的冤假錯案,是由于自己“平生守直道,遂為眾所嫉”造成的。佺期在獄中一年仍“劾未究”。即未能定罪結案,次年二月才因附二張而流放,看來,控方的證據(jù)一定十分薄弱,佺期說是“千謗無片實”也并非夸大。①另據(jù)《全唐文》卷四十四顏真卿《朝議大夫贈梁州都督上柱國徐府君(秀)神道碑銘》:“年十五,為崇文生應舉,考功員外郎沈佺期再試《東堂壁畫賦》,公援筆立成,沈公駭異之,遂擢高第。”[1]卷四四o徐浩《唐尚書右丞相中書令張公(九齡)神道碑》:“弱冠鄉(xiāng)試進士,考功郎沈
3、佺期尤所激揚,一舉高第。”[2]從這兩件事情來看,沈佺期做考功員外郎時頗能知人善任?!笆苜g”一事當為他人所誣。他的這七首獄中詩因為有了深切、痛苦的生命體驗,所以比起那些形式綺靡華艷、內容空洞無物的應制詩來,感情較為真摯充沛,語言也平易自然。下面就其詩詳細論之?! 侗粡棥纷饔陂L安四年夏沈佺期初以“考功受賕”被劾下獄時,詩中具體描寫了他下獄的經過和獄中見聞,并竭力為自己辨白。詩中寫到他因稟性正直而招人嫉妒被誣下獄:“平生守直道,遂為眾所嫉......萬鑠當眾怒,千謗無片實?!睂應z吏的兇殘狠暴:“劾吏何咆哮,晨夜聞?chuàng)鋻x?!睂?/p>
4、獄中環(huán)境的極度惡劣及身心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窮困多垢膩,愁坐繞蟣虱。三日唯一飯,兩旬不再櫛。是時盛夏中,;嘆赫多瘵疾。瞠目勉欲閉,喑嗚氣不出......”詩的結尾處同他所作的其他獄中詩一樣,寄希望于皇帝明鑒,奸佞被除?! 锻飨刀住仿运岂樫e王的《在獄詠蟬》,都是用文學典故寄托自己的懷抱,感傷身世,“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倍叶送且驗楸蝗苏_陷貪污受賄而下獄。不同處在于駱賓王在詩中正用卓文君《白頭吟》和“南冠楚囚”的典故。相傳西漢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
5、人,白頭不相離?!瘪樫e王在該詩里,是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義。希望自己的冤屈能為皇帝所了解,早日脫卻牢獄之苦?!俺簟钡涑觥蹲髠鳌こ晒拍辍贰皶x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人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語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3]南冠即楚冠,楚人鐘儀囚于晉,仍然戴南冠,彈奏南國的音樂,范文子稱贊這是君子之行。駱賓王在詩中寫到“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乃
6、是以“楚囚”自比,既表現(xiàn)自己的志行高潔,又借秋蟬凄苦悲切之音,抒寫了他身世的飄零,處境的落寞,心情的哀傷。沈佺期則不同,他是以古人與自己相比,寫自己遭際的悲慘遠甚于古人。周公雖被成王懷疑,還有《鴟鸮》一詩表達自己的忠誠和冤屈:“吾憐姬公旦,非無鴟鸮詩......”;公冶長深陷囹圄,孔子卻對他信任有加,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昔日公冶長,非罪遇縲紲。圣人降其子,古來嘆獨絕?!倍鴮ι騺缙趤碚f,自己無故遭罪,卻無人為其鳴怨,相比之下,境地更加悲慘:“我無毫發(fā)暇,苦心懷冰雪。今代多秀士,誰能繼明轍?” 《同獄者嘆獄中無燕》以獄中
7、無燕,將一片怨情寄于燕子身上,在詩人看來,似乎燕子也有了勢利之心,不愿來到這叢棘之地:“何許乘春燕,多知辨夏臺。三時欲并盡,雙影未嘗來?!薄盁o燕”只是一個緣頭,無人來救才是沈佺期心中的真實想法。 《移禁司刑》則從少時參加鄉(xiāng)貢,踏入仕途說起,開始對往事的深情回憶:“疇昔參鄉(xiāng)賦,中年忝吏途。丹唇曾學史,白首不成儒......”繼而說到自己的純潔正直:“任直翻多毀,安身遂少徒.......”并感嘆世態(tài)的炎涼,人情的淡薄:“物情牽倚伏,人事限榮枯。門客心誰在,鄰交跡倘無......”這首詩作于長安四年的秋日,沈佺期在獄中的時間
8、也已很久了,而且由御史臺獄轉至司刑寺獄,似乎案情十分嚴重。所以詩中流露出來的心情較之前幾首要黯淡了許多。眼界也從對下獄本事的激憤怨恨轉而想到了物情的倚伏,人事的榮枯,境界擴大了,感慨也更加深沉。詩的結末仍將希望寄托在刑官的明辨和皇帝的開恩上面,這是封建時代的臣子無奈的、近乎唯一的選擇。作為皇帝的文字弄臣,政治和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