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試論《左傳》引《詩》》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xué)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試論《左傳》引《詩》 摘要:在《左傳》描述的龐雜的社會政治生活場景中,由于人們的言語行為被根植于意識中的崇禮觀念所約束,《詩》成為與人往來時委婉曲辭的一種表達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引《詩》現(xiàn)象成為研究的《左傳》一個關(guān)注點。宏觀來看,從場合、目的以及形式三個方面可以對《左傳》引《詩》的特點進行概括?!蹲髠鳌芬对姟芬步?jīng)歷了一個流變的過程?! £P(guān)鍵詞:《左傳》;背景;特征;流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7-0048-02 美國漢學(xué)家本杰明?史華茲在《
2、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中曾提到:過去的歷史不可避免地始終是當前的歷史。已經(jīng)消失數(shù)千年的時間和歷史終究是無法再生的,人們只能從留存的典籍、文物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跡來證明對歷史的猜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然并不如遠古時期那么遙遠,但它對后世人來說仍舊是神秘莫測的,人們只能通過文史典籍來盡可能探索那個蕩氣回腸的英雄時代。在眾典籍中,《左傳》以編年敘事的方式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事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載,讓后人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去最大可能地還原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因而《左傳》被后代學(xué)者反復(fù)研究解讀。7 在《左傳》中,值得讓
3、人注意的一個現(xiàn)象是在其描述的種種政治生活場景中古人對《詩經(jīng)》的引用。在長達255年之間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生活中,有明確出處的引《詩》記錄達289次?!蹲髠鳌泛汀对娊?jīng)》就以這樣的方式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 ∫?、引《詩》背景 《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創(chuàng)作時代約是戰(zhàn)國初期,書中記敘的范圍自公元前722年魯隱公元年始,直至公元前468年魯哀公二十七年結(jié)束,全書記載的史實事件大部分屬于春秋時期。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包含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
4、多年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約在春秋后期被編纂成書。時至今日《詩經(jīng)》絕大多數(shù)的作者已經(jīng)無從考證,孔子刪訂《詩經(jīng)》的疑案也讓人們對《詩經(jīng)》辭句是否是最初版本存疑。但《左傳》中的引《詩》無疑是春秋時期人們用《詩》最原初的記錄。 在周代社會,《詩》作為樂的一種是貴族的必備素養(yǎng),雖然不學(xué)《詩》不至于真的到“無以言”的地步,但這種描述也并不夸張。《左傳》中《詩經(jīng)》辭句伴著先秦貴族慷慨陳詞的“詩云”、“詩曰”隨口吟出,交談雙方并不特意說明詩句的出處。東周平王東遷之后,“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時代一去不返,但即便是在這
5、樣禮崩樂壞、征伐不斷的時代,《詩》教在諸侯之間還是相當普遍。此時,《詩》對于諸國貴族而言已經(jīng)開始逐漸剝落以往禮儀的外衣,成為一種外交過程中的語言工具。那些帝王、公卿或是士庶,在諸國群聚的各類朝會、結(jié)盟、聘問上各顯其能,直面大國強勢他們敢于發(fā)表豪言壯語以壯國威、旁觀小國式微,他們也愿意伸張正義以正國風(fēng)、遍觀諸侯異心他們更會據(jù)理力爭以衛(wèi)國利,他們的姿態(tài)在旁人看來也許咄咄逼人,但他們的言辭絕對自有其氣度風(fēng)范??梢哉f,“詩以言”7是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溝通方式?! 《对姟分员粫r人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來使用的價
6、值在于長久以來詩教的施行所沉淀下來的精神內(nèi)涵。建立在宗法制基礎(chǔ)上的國家,由于長期受到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文化熏陶,使得在諸侯混戰(zhàn)現(xiàn)象一開始出現(xiàn)時并沒有像戰(zhàn)國后期時唯利棄義、同姓相伐那樣慘烈嚴酷。各國在獲取更多利益的同時也盡可能地維護長久以來根植于他們精神中的禮法觀念。《詩》作為一種得到共同認可的語言工具于是被頻頻使用,諸侯盟會朝宴,《詩》義委婉曲辭而又具有說服力,成為人們在尚德重禮外衣下維護國家利益的表意方式之一?! 《?、引《詩》特征 《左傳》中引用《詩》的地方雖然相對較多,一眼望去似乎是雜亂無章,但從
7、其引用的場合、目的和形式來看,引《詩》還是具有一定的特點。從宏觀來看,《左傳》引《詩》多出現(xiàn)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過程中,引《詩》是一種委婉表達說話者真實目的的代言方式。7 從引《詩》的場合來說,主要分為宴饗、盟會。在宴饗過程中貴族引《詩》均是以詩言來委婉發(fā)言,或是出于崇禮之義贊美對方,比如襄公二十七年楚國?e罷出使晉國參加盟會,?e罷賦《既醉》感謝晉平公的款待;或是來往唱和賓主盡歡,比如昭公二年晉國韓宣子到衛(wèi)國聘問,北宮文子賦《淇澳》贊美宣子有君子之姿,宣子也賦《木瓜》感謝衛(wèi)國,表明會厚報衛(wèi)國;又或是
8、借詩代言暗中示意,比如文公十三年鄭穆公與魯文公行宴,鄭大夫子家賦《鴻雁》,暗請魯國相助使鄭國和晉國和好,魯大夫文子賦《四月》,暗示其為難之處,子家又賦《載馳》再請,文子賦《采薇》表示同意鄭國之請。其他種種不一而足?! 《诿藭^程中引《詩》則更加莊重正式。襄公二十六年齊景公和鄭簡公到晉國會盟,晉平公設(shè)享禮招待并賦《假樂》以示歡迎之意,作為相禮者,齊國景子賦《蓼蕭》對晉國表示感謝和祝頌并強調(diào)與晉國的深厚友情,鄭國子展則賦《緇衣》向盟國表示效忠追隨之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