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紅山文化英譯立項研究現(xiàn)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紅山文化英譯立項研究現(xiàn)狀 摘要:紅山文化是我國北方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英譯工作對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重要的意義。至今已有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規(guī)劃辦和赤峰市社科聯(lián)共4個科研立項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報業(yè)新聞紅山文化中英文推廣現(xiàn)狀研究、紅山文化英譯失誤分析、紅山文化術語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以及語境視閾下的紅山文化英譯策略研究?! £P鍵詞:紅山文化;蘇秉琦;英譯 中圖分類號:K872;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1-0015-03 紅山文化是我國北方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英譯工作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對外宣傳及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人
2、類自身和人類社會是在繼承前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基礎上發(fā)展的,因此,珍視紅山文化遺產(chǎn),也就是尊重人類的生命和歷史;保護紅山文化遺產(chǎn),也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根源和發(fā)展基礎。推廣紅山文化,就是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是紅山文化英譯工作的意義?! £P于紅山文化的英譯研究,至今已有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規(guī)劃辦科研項目“紅山文化英文翻譯理論研究與再實踐”(2011H079)、“蘇秉琦先生關于遼河文明之紅山文化學術思想英譯研究”(2013J147)和赤峰市社科聯(lián)項目“紅山文化中英雙語推介工作研究”8等共4個科研立項,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報業(yè)新聞紅山文化中英文推廣現(xiàn)狀研究、紅山
3、文化英譯失誤分析、紅山文化術語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以及語境視閾下的紅山文化英譯策略研究。 一、報業(yè)新聞紅山文化中英文推廣現(xiàn)狀研究 鄭笑然研究指出,“關于紅山文化的研究2000年始見于報紙,從06年開始大幅上升,而于2004年在內(nèi)蒙古赤峰學院召開的首屆紅山文化國際研討會使得紅山文化開始成為關注的焦點”。鄭笑然研究了文獻出版來源的數(shù)據(jù)指出,“紅山文化的報道更多見于地方報紙,其中以赤峰日報最多,為137篇,其次是朝陽日報,為83篇,再次是內(nèi)蒙古日報和遼寧日報”。“報道紅山文化的報紙以學科分類可見,考古位居第一,有229篇相關文章,文化和旅游居第二和第三,再次是文化經(jīng)濟、體
4、育、檔案及博物館等”。 因紅山文化始發(fā)現(xiàn)于赤峰一帶,延伸至遼寧境內(nèi),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赤峰日報相關報道最多,其次是朝陽日報;以上研究也說明了學者研究的角度以考古為主,而與經(jīng)濟發(fā)展聯(lián)系密切的旅游也受到了充分的關注;中國文物報也有較多文章報道則說明紅山文化的文物受到多方關注。在紅山文化英譯立項研究以前,沒有關于紅山文化的英譯推介工作的研究文章?! 《⒓t山文化的翻譯失誤分析 多渠道搜集的翻譯文本表明,紅山文化翻譯的失誤比較多。赤峰市草原文化遺產(chǎn)保護宣傳講解大賽中一位參賽者將“紅山文化古玉器,樸拙而智慧的藝術造型……無不為世人震驚”一句,譯為“Theancientjadea
5、rticlesshockpeopleallaroundtheworldforitsplainandclumsyartisticstyle…”譯文中將“樸拙”一詞翻譯成了“plainand8clumsy”。任蕾指出,這一翻譯顯然是由于未能正確理解漢語中“樸拙”一詞的真正含義造成的翻譯失誤。宋代何?e在《春渚紀聞?古聲遺制》中著述:“余謂古聲之存於器者,唯琴音中時有一二,不患其器之樸拙,使人援弦促軫,想見太古自然之妙,然后為勝?!笨梢姟白尽痹谶@里有“質(zhì)樸無華”“天然去雕飾”的深層美學意義。而“plainandclumsy”使以英語為母語的閱讀者只覺得“平凡、普通并且笨拙、不
6、協(xié)調(diào)”,這種描述毫無美感,全無紅山玉器的質(zhì)樸之美,如果原譯文后面補充“butatthesametimebeautifulandamazing”就可以體現(xiàn)紅山玉器古樸典雅的美學含義了?! ∵|寧省建平市“建平在線”網(wǎng)站關于紅山文化的代表玉器玉豬龍的介紹中,將“出土文物玉豬龍、玉質(zhì)光潔,造型奇異”一句譯作“TheunearthedculturalrelicYuzhulong,whichisbrightandcleaninitsqualityandstrangeinmodelling……”(http://www.jpzx.cn/gaik/rw.asp)。任蕾指出,“且不說此處將
7、‘玉豬龍’直譯為漢語拼音‘yuzhulong’會使得外國讀者多么的莫名其妙,只將‘奇異’譯作‘strange’,就值得再三推敲”?! ∪?、紅山文化術語翻譯的原則和策略研究 早在18世紀,英國翻譯家AlexanderFraserTyler在他的著作EssayonthePriciplesofTranslation中就明確提出了翻譯三原則:(1)譯文應完全復寫出原作的思想;(2)譯文的風格和筆調(diào)應與原文的性質(zhì)相同;(3)英文應和原作同樣流暢。20世紀80年代,張培基先生在《英漢翻譯教程》中,把翻譯的標準概括為“忠實”和“通順”8。奈達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