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數字新聞傳播論文范文-簡析新聞數據的活用word版下載》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數字新聞傳播論文范文:簡析新聞數據的活用word版下載導讀:本論文是一篇關于新聞數據的活用的優(yōu)秀論文范文,對正在寫有關于數字論文的寫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作用,論文片段:,寫新聞不比做詩詞,新聞中的數字處理,有新聞的要求和技巧。一要準。數據引用一定要準確無誤,要有據可查。不要搞“估計”、“大概”、“差不多”,更不能主觀臆斷。如2003年麻城臺送來的一條新聞,說麻城發(fā)現一木刻家譜,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文章寫明家譜刻于乾隆27年。整個清代268年,順治18年加康熙61年、雍正13年等于新聞寫作離不開數據,數據是
2、新聞報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經濟新聞和成就報道,數據比重就更大。數據運用得好,就會使報道增光添彩,如果運用不好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實踐表明,活用數據是新聞寫作中不可小視的一門學問。簡單的羅列數據,是經濟新聞枯燥無味的-大垢病。比如,薪春縣曾發(fā)表的一條消息:《下崗職工曾獻國盤活荒園當莊主》,短短一段話里用了8個數字,而且用法很笨拙。作者是這樣寫的:“經過800多個夜夜的艱苦努力,現在,當年荒涼的農場已變成了富有的農莊,共有桃樹25畝,魚塘8畝,肉牛23頭,山羊42只,土雞500只,乳鴿450只,特種豬12頭”
3、。這么一組數字一溜念下來,能有味道嗎?,讀者肯定是不會喜歡的。如何活用數據為報道服務呢?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古人學習。卓文君《怨郎詩慶“一別之后,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斷,丨-里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思想,千(般)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彼纬韺W家邵雍寫有這樣一首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边@首詩短短二十個字,按順序嵌入了十個教字,描繪了一幅樸實自然的鄉(xiāng)村風俗畫。從以上兩首詩詞看,原本呆板的數字,在詩文高手的筆下卻是鮮活、生動、
4、形象的。何能如此,這就是需要學習借鑒的寫作技巧了。當然,寫新聞不比做詩詞,新聞中的數字處理,有新聞的要求和技巧。一要準。數據引用一定要準確無誤,要有據可查。不要搞“估計”、“大概”、“差不多”,更不能主觀臆斷。如2003年麻城臺送來的一條新聞,說麻城發(fā)現一木刻家譜,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文章寫明家譜刻于乾隆27年。整個清代268年,順治18年加康熙61年、雍正13年等于92年,再加乾隆27年等于119年,268減去119年等于149年。再加上民國至今92年等于241年。為什么會出現“至今已有300多年”的錯誤
5、?就是因為記者沒有考證。又如:羅田臺的一條新聞《香爐觀上的油鹽罐》,文屮說“據當地老人介紹,這里的油鹽罐和香爐石己經形成了300多年了”。是誰經過考證確定它有300多年的歷史?于是我第一次改為“好兒百年了”,但后來我也感覺不對,為什么不是好幾千年呢?因為地質變化速度是很慢的。所以第二次改為:“這里的油鹽罐和香爐石,是什么理由形成的,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也許永遠是一個謎”O(jiān)二要少。引用數據要少而精。好多人寫稿用數據不加選擇,“一禮全收,人家說多少,他就用多少,介紹一個村的基本情況時,從多少組,多少戶說起,再說多少人
6、。介紹面積時,從總面積多少,然后乂是其中水田多少,旱地多少,水面多少,山林多少,荒坡多少,耍這么多干什么?交代一下耕地面積不就行了嗎?在介紹經濟狀況時,又是從農業(yè)收入說起,再說多種經濟收入多少,家庭副業(yè)收入多少,打工收入多少,用這么多數字起什么作用?有一個年人均純收入的數字就夠了。三要巧。巧用數字有四法:一是疏散法。不要把一連串的相關數字簡單地羅列在一起,要把它們疏散開來。有些數字可以在敘述其它事由時將其“捎帶”!11來,如我今年寫的王家崗村黨支部書記王方能的事跡通訊《憨人無憾公仆情》,關于這個村的基本情況,我是
7、這樣交待的:在第一部分“憨傻”里,用“當吋的王家崗,負債60萬,,全鎮(zhèn)第一差”這樣一句話,交待了該村的經濟狀況:在第二部分“憨勁”里,用“先后籌資110萬元,新建了5個泵站,使全村780畝耕地旱澇保收”這句話,交待了該村的耕地面積;在第三部分“憨厚”里,用“他把村當家經營,全村870人的事都是他的事”這句話,交待了該村的人口情況。這樣一來,就避開了在交待基木情況吋,給人以念“會計報表”的感覺。二是“比喻法”O(jiān)就是不直接說出數字,卻能讓人知道數字。例如屮央電視臺1996年3月28日的《東方時空》,節(jié)目主持人在報道我
8、國水資源情況時說:我國人平擁有水資源量只占世界人平擁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國600多座城市就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有108座城市嚴重缺水)打個比喻,如果世界人平每天一桶水的話,那么我國南方人平只有一壺水,而華北地區(qū)人平只有一杯水。這“一桶”、“一壺…'一杯”就將四分之一這個抽象的數字剖析得淺顯易懂,生動具體形象。又如我寫的《黑三角》一文,在敘述黨支部改選之前的張沖村的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