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

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

ID:33237726

大小:60.80 KB

頁數(shù):7頁

時間:2019-02-22

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_第1頁
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_第2頁
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_第3頁
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_第4頁
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_第5頁
資源描述:

《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大學語文論文解構主義文學批評之解構梁紅艷(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文學與傳媒系,廣東東莞523808)[摘要]解構主義是西方整個后結構主義思潮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用于文學領域的解構批評是一種具有顛覆性和破壞性的閱讀理論和實踐,它質(zhì)疑并挑戰(zhàn)了語言系統(tǒng)中所謂的確定文本邊界、整體結構與終極意義的功能。本文以美國耶魯四人幫對解構主義的文學批評的“誤讀”為切入點,重點從哲學思考方法、思維換型路徑、文學研究方法三個緯度對解構主義文學批評進行“解構”。[關鍵詞]解構主義;文學批評;解構中圖分類號:11

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10(2013)10-0025-0220世紀70年代,發(fā)源于法國以德里達(Derrida)為代表的解構主義理論傳人到了美國,這種以法國人特有的浪漫激情和思想偏執(zhí)為特點的后結構主義思潮理論,在以實用主義為特點的美國文化的浸染下,很快便被同化了。特別是被以哈特曼、布魯姆、米勒和保爾·德·曼為代表的“耶魯四人幫”的發(fā)揚光大后,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批評方法論。以致我國有學者說:“解構主義不是代表某一個人或集團的理論,它是在總結了人類政治、文化、思想的歷史的基礎上提出的理論,

3、它的主旨在于突破以虛幻的理想主義封閉人們思維的哲學論域中的形而上學困境,促使人類從幾千年的先驗幻想的自欺欺人得以解放出來?!币?、解構主義文學批評的“誤讀”美國耶魯大學的耶魯解構主義批評學派是在解構主義大師德里達的影響下形成的,這個學派的解構主義理論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它認為,解構主義文學批評方法模糊了哲學與文學相對明確的界限,他對哲學文本進行文學意義上的修辭解構探索,進而從文學作品語言結構的藩籬中尋找各種哲學形而上的對立意義。1971年,保爾·德·曼(PauldeMan)在出版的《盲視與洞見——論當代批評之修

4、辭》一書中,提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閱讀模式,即探尋文本中所存在的“盲視”與“洞見”的張力關系。他進而指出,在我們的閱讀體驗中,由于很多無意識的聯(lián)系而使得閱讀中的焦點不斷轉移,在這種對文本進行的不斷“解構”中出現(xiàn)的不同的矛盾就是一種讀者的“盲視”,而讀者往往在借助這些“盲視”后才能不斷地獲得“洞見”。德·曼這個論點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它突破了以往文學批評對文本固定主題意義的反復理解,使得讀者在紛繁的文本“盲視”后獲得不斷的“洞見”。德·曼以盧梭的《懺悔錄》為例子來進一步說明他的觀點,表面上看,懺悔錄是對自我的反思和

5、懺悔,但是在不斷矛盾的語言結構中,文本卻在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對自己行為進行精心的辯護,這使得讀者在閱讀文本的“盲視”后不斷的獲得“洞見”。但是,德·曼卻創(chuàng)新理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虛無主義的怪圈,盡管文學作品本身會包含許多否定和顛覆自己主題意義的各種基因,德·曼卻一再申明:“解構并不是我們給文本加進去的東西,而是它自身構成了文本。一個文學文本在確立自身修辭方式的權威的同時,又反過來否定其自身?!边@種一邊強調(diào)文學文本都在不斷進行自身的解構,一邊又認為文本自身修辭方式既是對自己的肯定又是對自己的否定,不可避免

6、的使得對文學作品的“文學性”與“解構性”成為一種對立的矛盾。換言之,這種以犧牲文本閱讀的“文學性”的哲學意義上的“解構”,一定程度上是解構主義文學批評的“誤讀”。哈羅德·布魯姆(HaroldBloom)的解構主義思想很多是吸收了德里達的“延異”概念和德·曼韻解構批評思路,他對解構主義的核心觀點是:“閱讀總是一種誤讀”。他對這個觀點的解釋是:現(xiàn)代的讀者在閱讀前輩作者的作品時,往往會懷著一種“防御”心理,他們并不是全盤接受作者所表達的主題意義,在這種先驗思想的主導下,讀者的閱讀行為往往是一種德里達所謂的“延異”

7、行為,也就是對文本的重新寫作與創(chuàng)造。也正是在“閱讀總是一種誤讀”這個命題下,對文本的正確閱讀也就成了一種特殊的誤讀?!耙斔娜藥汀敝袑鈽嬛髁x理論發(fā)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希利斯·米勒(HillisMiller),他強調(diào)在文本語言的多變與彈性結構中體現(xiàn)批評的創(chuàng)造性和失序性。這個觀點的顯著特點就是文本“解構”的實質(zhì)是對文本蘊藏的隱喻追蹤溯源進而對其進行闡明,這各過程也在無意識之間摧毀了文本賴以生存的基礎,從而達到顛覆文本基礎的目的。米勒曾經(jīng)表達這樣一個觀點,對文本的“解構”很大程度上意味著讀者親手在將一個個隱喻

8、進行闡述,但是,在闡述的同時又造就了另外的隱喻,因此,對文本的解說都不可窮盡,它的意義是不確定的,任何閱讀本質(zhì)上都是一種誤讀。他認為,“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走在批評家的前面。它們已經(jīng)存在并清晰地預見到了批評家所能進行的任何解構”。20世紀70年代,杰弗里·哈特曼(GeoffreyHartman)連續(xù)出版了4本解構主義經(jīng)典著作:《超形式主義》(1970)、《閱讀的命》(1975)、《荒野中的批評》(1980)、《拯救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