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林毅夫_ 新結構經濟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10卷第1期經濟學(季刊)Vol10,No12010年10月ChinaEconomicQuarterlyOctober,2010新結構經濟學重構發(fā)展經濟學的框架*林毅夫摘要經濟發(fā)展本質上是一個技術、產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結構不斷變化的過程。發(fā)展經濟學在二戰(zhàn)后剛成為現(xiàn)代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支時,結構主義的觀點占主流,認為經濟結構外生決定,強調市場失靈及政府在改變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由于結構主義所主張的以政府主導產業(yè)結構升級的政策在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失敗,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后,發(fā)展經濟學轉而以華盛頓共識為主流,強調政府失靈,片面?zhèn)戎厥袌龅淖饔?并且忽視了對結構及其變遷
2、問題的研究。本文提出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框架,認為經濟結構內生決定于要素稟賦結構,并倡導以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經濟結構及其變遷,以及政府、市場在此過程所起的作用,以彌補當前發(fā)展經濟學的不足。一、引言2008年秋季源于美國金融業(yè)部門的國際金融危機,無論就其影響的深度還是廣度而言,都是自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中幸免于難。2009年,世界經濟發(fā)生了自二戰(zhàn)以來的第一次全面萎縮,世界GDP下降了2.2%,同期世界貿易總額更是以14.4%的驚人速度下降,是80年來世界經濟發(fā)展所受到的最大挫折(WorldBank,*世界銀行。筆者在2009年6月
3、2日到任世界銀行一周年時舉行的世界銀行發(fā)展經濟學部第四次資深經濟學家研討會上闡述了本文的主要觀點。其縮減版本曾發(fā)表于2009年10月19日至20日墨西哥銀行舉辦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挑戰(zhàn)與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初稿則分別于2009年8月20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2009年10月15日在倫敦英國國際發(fā)展部,2009年11月5日在開羅大學,2009年11月16日在日本JETRO研究院,2009年12月8日在巴黎OECD總部,2009年12月20日在韓國發(fā)展研究院,2010年1月19日在聯(lián)合國大學世界發(fā)展經濟研究院(UNUWIDER),2010年1月21日在斯德哥爾摩轉型經濟研究院等處
4、進行了公開報告和研討。CelestinMonga為本文的準備提供了許多幫助;本文也同樣獲益于GaryBecker,OtavianoCanuto,HaJoonChang,LuizPereiraDaSilva,AugustodelaTorre,ChristianDelvoie,AsliDemirgKunt,ShantayananDevarajan,HinhT.Dinh,ShahrokhFardoust,ArielFiszbein,RobertFogel,AlanGelb,IndermitS.Gill,AnnHarrison,JamesHeckman,AartKraay,Aug
5、usteTanoKouame,NormanV.Loayza,FrankJ.Lysy,ShivaS.Makki,WilliamF.Maloney,MustaphaKamelNabli,VikramNehru,HowardPack,NadiaPiffaretti,ClaudiaPazSepulveda,MartinRavallion,MohammadZiaM.Qureshi,SergioSchmukler,LuisServen和HaraldUhlig等學者的評論。最后感謝易聲宇和邢亦青同學將此文翻譯成中文。2經濟學(季刊)第10卷2010)。在危機發(fā)生前,世行曾估算,2005年全
6、世界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即每天生活費用不足1.25美元)的人口為14億;據(jù)預期,這場危機將使得6400萬人在2010年年底前失去了脫貧的機會,他們中大多數(shù)生活在低收入國家。1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次危機所造成的影響,可能遠比危機本身更加持久。然而幾十年后,當經濟史學家回首過去百年歷史,他們或許會對不同國家之間迥異的經濟發(fā)展績效之謎更感興趣,對于20世紀下半葉的歷史來說則尤其如此:一方面,他們會為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巴西、毛里求斯等為數(shù)不多的國家在短短一二代人的時間里通過持續(xù)快速的經濟發(fā)展和工業(yè)化進程使數(shù)以億計掙扎在生存線邊緣的農業(yè)人口迅速脫貧,成為中
7、等甚至高收入國家,取得西方發(fā)達國家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才實現(xiàn)的成果,而感到異常驚訝;另一方面,他們也會為絕大多數(shù)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至今無法扭轉命運,占世界總人口1/6以上的十多億人還擺脫不了貧窮落后的陷阱(這一部分人口被Collier(2007)稱為最底層的十億)而感到揪心和費解;他們還會注意到,即使發(fā)展中國家已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各種發(fā)展機構也施以多方援手,但直到2008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之前,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仍難覓縮小的蹤跡,只有少數(shù)幾個經濟體2因杰出的發(fā)展績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