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歷全國高考成語使用題匯編及辨析教師》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高考成語使用題干擾角度解密高考語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語運用的題目。從歷年高考來看,它都是以選擇題型出現(xiàn),且近幾年都是要求考生選出使用正確的一項;但是得分情況并不理想。其實占領(lǐng)這一“制高點”并不難,關(guān)鍵要破譯命題者設(shè)置干擾角度的“密碼”,本文擬結(jié)合近幾年高考題來探尋此類題型設(shè)置干擾角度的一般規(guī)律。解密之一:望文生義,故意曲解。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見的成語,命題者設(shè)題時常常望文生義,故意曲解詞義。如:例1這次選舉,本來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來的所作所為不孚眾望,結(jié)果落選了。(1997年高考題)例2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它甲B球隊望其項
2、背。(1998年高考題)矚慫潤厲釤瘞睞櫪廡賴。例1中“不孚眾望”與“不負眾望”,僅一字之差,但就是這一字之差,其語義迥乎不同。“不孚眾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負眾望”意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可見句中的成語“不孚眾望”運用是恰當(dāng)?shù)?。聞?chuàng)溝燴鐺險愛氌譴凈。例2中“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這里誤解了詞義,使用也不恰當(dāng)。很多的時候,字面的意思與它本來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會出錯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應(yīng)接不暇”“琳瑯滿目”“目不暇接”“美不勝收”(1996年),“
3、聳人聽聞”“駭人聽聞”(1998年),“萬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熱”(1999年),“首當(dāng)其沖”(2000年春季)等。殘騖樓諍錈瀨濟溆塹籟。例3.告別時,他非要送我?guī)准邫n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按蠓健笔侵付么蟮览淼娜?。后泛指見識廣博或?qū)W有專長的人。句中把“大方”誤解為不吝嗇。解密之二:張冠李戴,用錯對象。成語因其詞義有所側(cè)重,這便確定了該詞語的大致適用對象范圍。有些成語只適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題者常常故意偷梁換柱,張冠李戴,把使用的對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錯。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適用對象,特定的“方向性”,就會出現(xiàn)毛病。如:釅錒極額閉鎮(zhèn)檜豬訣錐
4、。例1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xù)提高稿件的編輯質(zhì)量,決心向文學(xué)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2000年全國高考題)彈貿(mào)攝爾霽斃攬磚鹵廡?!跋葱母锩妗北扔鲝氐谆诟?,指人的改過自新。而不能用來形容刊物。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美輪美奐”(1999年),“汗牛充棟”“左右逢源”(2000年),“車水馬龍”(2001年),蔚為大觀(2003年春季),“蓬蓽生輝”(2001年)。謀蕎摶篋飆鐸懟類蔣薔。例2.學(xué)習(xí)是循序漸進的,那種不扎扎實實地學(xué)好基礎(chǔ)知識就急于做高難度題的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喧賓奪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礎(chǔ)知識與難題無主
5、客之分。廈礴懇蹣駢時盡繼價騷。解密之三:忽視語境,不分范圍。具體的語境往往有區(qū)別語義的功能,我們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語境,否則就會用詞不當(dāng)。成語還有一定的使用范圍,有些成語的誤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圍的大小。而命題者設(shè)置干擾項時常常故意忽視語境,不分范圍,造成考生的錯誤判斷。如:煢楨廣鰳鯡選塊網(wǎng)羈淚。例1.只要你設(shè)身處地,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你就不能不為我們子弟兵那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所感動?!霸O(shè)身處地”的意思是“設(shè)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語境是要“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不是設(shè)想,因此此處不能用“設(shè)身處地”,只能用“身臨其境”才妥當(dāng)。鵝婭盡損鵪慘歷蘢鴛賴。解密之四:違情背理,
6、不合邏輯。一個詞語依據(jù)的某種語法關(guān)系,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規(guī)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帶賓語等等。還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沒有錯誤,這時不妨從邏輯事理的角度來檢查一下,成語誤用的“不合邏輯”主要表現(xiàn)是自相矛盾。如:籟叢媽羥為贍僨蟶練淨(jìng)。例1.開始,人家送禮他都不收,時間長了,他就認為是小事一樁,犯不著太認真,也就不以為然了?!安灰詾槿弧币馑际遣徽J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說話者要表達的意思是“不認為錯”,可用“不以為非”。15例2如果對中國人民的嚴正聲明和強烈抗議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
7、將自食其果。例3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zhàn)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xué)子。(1997年)例2中的“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聞”詞義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詞“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聞”常常和介詞“對”搭配,因此例2中要就把“對”改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為“置若罔聞”,才能是正確的。這樣的詞還有:“司空見慣”“耳濡目染”不能帶賓語;“同心同德”“深思熟慮”不能作修飾語,等等。而例3中的“莘莘學(xué)子”,查《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