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

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

ID:35042637

大?。?.40 MB

頁數(shù):177頁

時間:2019-03-16

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_第1頁
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_第2頁
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_第3頁
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_第4頁
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_第5頁
資源描述:

《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北京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一)2008-06-0814:59:54閱讀(313)??評論(0)系統(tǒng)分類:????個人分類:我的相冊????以竹木牙角雕刻的工藝品雖然多為小器,卻是我國古代工藝美術寶庫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具有悠久的歷史。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三萬余件竹木牙角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發(fā)掘的出土之物,絕大多數(shù)是明清兩代皇家收藏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工藝技法主要有圓雕、深淺浮雕和鏤雕三種,其中還包括拼貼、鑲嵌等技藝。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實用器,一類是陳設品。其中從各種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清玩之物,應有盡有。這些作品

2、精微工巧,反映了時代的風尚和審美取向,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珍貴的遺產(chǎn)。匏器是明末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工藝品,為明末太監(jiān)梁九公首創(chuàng),后一直受到宮廷的重視。清代康熙年間的匏器制品最為有名。匏器的制作方法是當葫蘆結果時,用各種形狀并刻有各式花紋的模具將其夾緊,待其自然長成后再行裁割加工,即成為所需的各種器具。匏器制品不加雕刻,秀巧清朗,為別具一格的工藝新品種,堪稱清代宮中一絕。??177/177竹雕老人題壁臂擱,清,長21.5cm,寬6.4cm,厚1.2cm??臂擱長條形,覆瓦式,四足。淺浮雕峭壁蒼松,一老者寬袍大袖,揚首伸臂,

3、手拈筆管,似正于石壁上題字,其背后石臺擺放著書卷硯墨。山石皆成方塊,人物面部朦朧,紋飾刻畫極簡,線條甚為淺淡,別是一番風韻。器背面陰刻“吳之璠制”行書款識。??朱三松制竹雕人物筆筒,清,高4.5cm,口徑2.8cm,底徑4.3cm清宮舊藏??筆筒截竹制作,以高浮雕與鏤雕結合的技法雕刻松下老人對弈的畫面,刀法簡練而人物情態(tài)傳神。畫面右下角陰刻填藍行書“三松制”,左上側陰文填綠隸書題錄清乾隆皇帝御制詩:??177/177巧匠試奇刻,溪堂作會棋。??方圓含動靜,勝負系安危。??無斧痕曲肖,有神韻莫遺。??應嗤刀筆者,此

4、妙未能知。??御制詩署名“子臣永璇敬書”,鈐“子臣永璇”“敬書”二方篆印。望云款竹雕荷葉式杯,高8.3cm,口徑9.5cm??杯以竹根雕作折枝荷葉形,近底處雕一朵荷花。荷葉翻卷,花瓣舒張,蓮蓬飽滿?;ㄈ~淺雕,筋脈隱現(xiàn)?;ò觊g隱一螃蟹,斂螯舒腿,如欲攀爬,頗有生趣。底足由荷花及葉莖盤曲而成,巧妙自然。杯內(nèi)壁陰刻隸書五言詩:“截得青竹桿,制成碧筒杯。霜螯正肥美,我釀醉新醅?!奔啊叭f歷庚辰(1580年)秋日墨林山人”款。近底處刻陽文篆書“望云”印章款。??“墨林山人”即明代安徽著名收藏家項元汴的名號,此杯或即為其所有。

5、“望云”款待考。177/177竹雕松樹形筆筒,高14.6cm,口徑1京故宮館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二)2008-06-0815:03:15閱讀(387)??評論(0)系統(tǒng)分類:????個人分類:我的相冊????177/177竹雕留青柳蔭洗馬圖筆筒,清,高13.7cm,口徑最大9cm。清宮舊藏??筆筒天然卷書式,截面近乎“凹”字形,左右對稱,曲線流轉,于選材上煞費周章。器口沿鑲嵌文竹一周,顏色和諧,過渡自然。底部保留原有竹節(jié)之橫膈,略加修飾,風格樸素,非人工雕鑿可得。筆筒外壁以留青法表現(xiàn)柳蔭洗馬情景。畫面于弧突部分如

6、畫卷般徐徐鋪展,柳樹旁,溪岸上,三匹健馬,或立,或臥,神態(tài)悠閑,動勢準確。溪水中一人高挽褲腳,手牽韁繩,馬則伸頸緩步,意態(tài)躊躇。以凹入部分為界,與浴馬圖相對的是一馬垂首隱身于山巖之后。筆筒造型別致,為裝飾圖樣增添了變化之妙。??此器留青工藝極精,能于薄薄的青筠中區(qū)分出多個層次,表現(xiàn)物象的透視關系。某些局部的處理,如柳條、馬尾、溪水等部分,都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旋渦輔以陰刻,草木雜以淺浮雕,樹干上略加染色等,多種技法的配合,為此器增色不少。??177/177竹雕留青人物樓閣筆筒,清,高11cm,口最大徑6.5cm。

7、清宮舊藏??筆筒略呈橢圓形,器表以留青法刻畫臺閣一角,欄板旁一華服老者乘于馬上,背后立一掌扇侍者,二人目光皆投向另一捧劍的侍者。臺閣大部為巉巖松柏所掩,遠處云煙繚繞中尚有畫棟飛甍、樓臺望柱隱約浮現(xiàn)。??此作留青技法純熟,青筠似為墨般渲染潑灑。如云霧以陰刻勾勒,用青筠沿竹表皮縱向的肌理留出參差的邊緣,營造出水墨自然濡染的效果,相當傳神。而山石的苔點、樹身質(zhì)地以及人物的面部、衣飾都宛如筆畫,充分展現(xiàn)出留青工藝的魅力。??177/177竹雕松蔭高士筆筒,清,吳之璠制,高15.2cm,筒徑7.4cm??筆筒圓體,三矮足,

8、筒身修長輕巧。外壁以去地浮雕法表現(xiàn)3株老松斜插于云翳,松針亭亭如蓋。松根處半倚坐一老者,寬袍大袖,扳膝昂首,縱目天外,意態(tài)陶醉,而筆筒上部淺浮雕流云遮月,與人物目光遙相呼應,情境清朗,富于書卷氣。松干下側有陰刻隸書“吳之璠”款識。??此作之去地浮雕技法極為純熟,在有限的高度內(nèi)劃分層次,如3株松樹的相互關系,近實遠虛,疊壓轉折,一目了然,人物的姿態(tài)表情也處處精確傳神。器表年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