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microsoft word 文檔教育法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簡答題:1為什么說教育法的規(guī)定具有公定力?所謂公定力,是指教育法規(guī)定的事項,是表達國家對于教育的要求和意志的,為此,該事項具有公認而確定的效力,即公定力,他人不得自行否定其效力。這與民法、刑法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民法和刑法一般都涉及當事人雙方,如原告和被告雙方,最后依據民法、刑法裁決。教育法則不然,它所規(guī)定的大多數法律關系,在當事人之間一般都具有不對等性,也就是說,不論這種關系的對方意見如何,只要國家機關依法下達了指示或命令,這種法律關系就形成了,關系的相對方就必須履行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任何個人無權否定教育法規(guī)定的法定效力。2
2、學生提起申訴需要符合哪些條件?首先,提起申訴的人必須是不服學校處分或認為學?;蚪處熐址噶似浜戏嘁娴膶W生本人,如果學生年齡小,可由監(jiān)護人代為提出。其次,必須針對特定的被申訴人,包括作出不利處分的學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權益的學?;蚪處?。再次,提出申訴的事項必須在教育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定的受理范圍內。最后,提出申訴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3.教師聘任制有哪些特征?.(1)教師聘任是教師與學?;蚪逃姓块T之間的法律行為,通過聘任確定雙方的法律關系。(2)以平等自愿、"雙向選擇"為依據。(3)聘任雙方依法簽訂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學生的基
3、本權利有哪些?(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2)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3)在學業(yè)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guī)定的學業(yè)后獲得相應的學業(yè)證書、學位證書;(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依法提起訴訟;(5)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權利5.社會在實施義務教育中有哪些職責?《義務教育法》所稱"社會",是指社會的各種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以及除適齡兒童少年及其家庭以外的其他公民和個人。在實施義務教育中,
4、其主要職責有:(1)依法辦學;(2)捐資助學;(3)保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不得招用適齡兒童、少年就業(yè);(4)維護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5)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應當保證招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5.請解釋"3+X"高考科目設置方案的基本涵義"3"指語文、數學、外語為每個考生必考科目。"X"指由高等學校根據本校層次、特點的要求,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個科目或綜合科目中自行確定一門或幾門考試科目,綜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學文化科目基礎上的綜合能力測試。論述題:1試述教育法律關系的基本特點教
5、育法律關系就其性質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縱向型的法律關系,也稱行政法律關系;另一類是橫向型的法律關系,也稱民事法律關系。教育行政關系是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其教育行政權力過程中發(fā)生的關系。這一關系反映的是國家與教育的縱向關系,其實質是國家如何領導和管理教育的活動。,參與這一活動的主體教師、科研人員以及學生是腦力勞動者,從事著精神領域中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它要求尊重知識、尊重創(chuàng)見和實踐,尊重教育客觀規(guī)律。這就要求法律在調整這方面的關系時,不能將它與一般的行政關系同等對待。教育民事法律關系是在不具有行政隸屬關系的學校與行政機關、企事業(yè)組織、
6、集體經濟組織、社會團體、個人之間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發(fā)生的關系。2依據我國《教育法》,談談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公益性特點。公益性是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有別于企業(yè)組織的根本性特點。所謂公益,就是公共利益,全體人民的利益。在我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利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公益性特點,主要包括:(1)不以營利為目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而劃分是否以營利為目的辦學的標準在于是否將辦學和其他經營性活動獲得的收入用于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建設和發(fā)展,是否用于填補自身
7、辦學經費的不足。(2)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這是排除宗教對教育教學活動非法干預和滲透,維護正常教學秩序,保護未成年學生身心健康和重要舉措,是保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公益性的重要標志。3試述雙軌制、單軌制、分支型學制的優(yōu)點與缺點。雙軌制、單軌制、分支型學制是與教育價值的基礎--平等與效率這一范疇密切相關的。單軌制有利于民眾教育權的獲得,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機會的均等,但不利于教育效率的提高。雙軌制由于強調個性、強調差異,最初的意義在于在教育權上保證了部
8、分統(tǒng)治階級子女的個性發(fā)展,但是由于等級的觀念與特權觀念的影響,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從某種角度上說,對統(tǒng)治階級子女的這種"英才"教育是以犧牲大多數人的受教育權利為代價的,不利于教育機會的平等與全民素質的提高。分支型學制既要保證群眾教育的普及,又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強化受教育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