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農業(yè)志之四——場所志

平湖農業(yè)志之四——場所志

ID:37469833

大?。?1.00 KB

頁數:12頁

時間:2019-05-24

平湖農業(yè)志之四——場所志_第1頁
平湖農業(yè)志之四——場所志_第2頁
平湖農業(yè)志之四——場所志_第3頁
平湖農業(yè)志之四——場所志_第4頁
平湖農業(yè)志之四——場所志_第5頁
資源描述:

《平湖農業(yè)志之四——場所志》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第十四篇場·所志概述我市歷史上,曾經建立過國營農場(良種場)、林場、農牧場和水產試驗場四個場,以及一所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西瓜豆類研究所)。在作出農業(yè)生產樣板、繁育水稻、棉花、油菜、西瓜與生豬良種、林業(yè)苗木、蝦種、蟹苗等方面,發(fā)揮過較大作用。目前,良種場、林場和農牧園藝場仍屬國有,水產試驗場和西瓜豆類研究所已經過體制改革轉為民營企業(yè)。第一章良種場在民國35年(1946年)4月,平湖縣政府曾建立過一個“平湖縣農業(yè)推廣所”。地點是在城關鎮(zhèn)的東門外寶塔圩上,建平房數間,作辦公、食宿等用。有工作人員6名。翌年3月,在乍浦開辟苗圃4畝。194

2、7年,所內工作人員增至17名(包括6-7名農工)。其主要任務是調查、試驗、示范和推廣水稻、棉花良種、化肥、病蟲害防治,以及養(yǎng)蠶技術等。所內附屬有一個小小的農場,有水田8畝,荒地百余畝;搭建水車棚一座。農場場長是英士大學畢業(yè)的王宗祥。離所3-4里路的南顧鄉(xiāng)和棉區(qū)有試驗示范基地。1949年5月11日平湖解放。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湖縣軍管會派工作人員屠樹德前去接管。不久,該所并入嘉興專區(qū)農業(yè)推廣所。平湖縣農場建立后,土地、農工與資產等移交給平湖縣農場。技術人員有的調嘉興地區(qū)農推所,有的離所自謀職業(yè)。建國后的1952年2月,縣政府在

3、乍嘉公路畔的長勝鄉(xiāng)第五村收回了部分公田,并調換了部分農民土地,共計土地151.885畝,建立了平湖縣農場。同年,又接收了在前進鄉(xiāng)金家橋附近的11城郊農場156.89畝,建立了金家橋分場。以后,又接收了在黃姑鄉(xiāng)渡船橋附近的黃山區(qū)農場,建立渡船橋分場。因其以種植棉花為主,所以又叫渡船橋棉場。初建立的平湖縣農場共有職工16人,土地449畝,其中耕地131畝,其余都是墳場、雜地。經幾年平整改造,農田增至550余畝。1960年7月,改為平湖縣良種繁育場;1979年3月,改名為平湖縣國營良種場(撤縣設市后,又改名為國營平湖市良種場)。197

4、8年,南片77畝土地劃撥重建的縣農科所1998、2002年二次出讓土地31.01畝給高過製衣有限公司。2000年72畝土地劃撥平湖市水產試驗場。到2005年底止,在職職工26人,共有土地415.11畝,其中耕地150畝,養(yǎng)殖池塘100畝;總場有土地86.49畝,金家橋分場162.32畝(其中水產養(yǎng)殖池塘100畝)、渡船橋棉場有土地166.30畝。農場土地面積與職工數年份職工人數土地面積其中:耕地魚塘1952年底164491311989年底119494347502000年底334801701502005年底26415150100歷

5、任場長(負責人):張祥印、唐世全、王殿倫、張友生、馮開勛、陳友根、嵇鶴田、李傳啟、吳掌法、馬阿根、曹保觀、楊其祥、徐云觀等。歷任副場長:張保根、李福榮、李廣現、毛阿關、沈紀林、仇太祥、吳掌法、蔡四觀、楊小弟、徐云觀、顧友祥、方志良、陳永錦等。1952年建場時,基礎條件很差,實有房屋300平方米,土壤貧脊,生產用的是老黃牛加老木犂、鋤頭、鐵鎝等傳統(tǒng)農具,11糧食畝產只有258公斤,總產3.89萬公斤。195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召開的全省首屆農場代表會議,確定了以“鞏固、提高與調整”的辦場方針。會后,平湖農場得到地方黨政等有關部門大力

6、支持,農場職工艱苦奮斗,努力平整土地,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大力發(fā)展糧棉生產、繁育良種、改進技術、提高質量,為農民作出了示范。1958年全省農場工作會議提出“全面躍進,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辦場方針,平湖農場遵照會議提出的“努力完成增產示范、繁育良種、使用新式農具、保證自給、爭取盈余”的任務,搞好生產。1961年糧食畝產超“綱要”,1964年超千斤;1963年皮棉畝產超百斤。1963年12月,省農業(yè)廳下達的《浙江省國營農場指導管理和經營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草稿)》提出“一業(yè)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農場又繁育糧棉油畜良種,提高產量,增加收入,作

7、出示范。改革開放之后,大膽改革與創(chuàng)新,積極發(fā)展經濟,緊緊抓住稻、麥、油、棉等的良種繁育,落實不少省、地、市的科學試驗項目,為全縣作出了示范。1979年在市科技辦公室牽頭下,良種場與縣農科所和5鄉(xiāng)的小農場相互協(xié)作,建立了一個農民育種協(xié)作組,培育成了早秈、晚粳等多個良種。其中一個用同位素輻射育成的晚粳品種“輻農70-9”,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成為全縣的晚粳稻當家品種之一,1980年獲得嘉興地區(qū)的科技成果二等獎、縣農業(yè)豐收一等獎;在繁育早稻早秈品種原豐早與勝利油菜73-480良種中,分別獲得嘉興地區(qū)科技成果一等獎與二等獎。到1989

8、年止,共計繁育了水稻良種1635萬公斤,大麥良種246萬公斤,為全縣的農業(yè)生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按照“一業(yè)為主、多種經營”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調整產業(yè)結構,走農工商綜合經營的發(fā)展路子,1980年到1984年實行“四定一獎”生產責任制。1985年創(chuàng)辦了一個“良種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