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詞語運用(熟語)》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詞語運用(熟語)成語是漢民族長期習(xí)用的定型化的短語,數(shù)量繁多,歷史悠久,運用廣泛,具有語言凝練、音韻和諧的特點,在口頭及書面表達(dá)中使用成語,能大大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熟語主要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慣用語、歇后語等。了解成語的有關(guān)知識——成語的語法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①并列式:披堅執(zhí)銳防微杜漸②承接式:先斬后奏見異思遷③目的式:削足適履越俎代庖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謂式:杞人憂天夜郎自大⑥動賓式:不見經(jīng)傳拒人千里⑦動補式:退避三舍無動于衷⑧連動式:畫蛇添足刻舟求劍⑨兼語式:請君入甕引狼入室⑩偏正式:衣冠禽獸扶搖直上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興嘆②歷史故事:聞雞起舞③古代典
2、籍作品:禍起蕭墻成語的感情色彩①褒義:殫精竭慮②貶義:處心積慮③中性:風(fēng)雨交加成語的出處例、葉圣陶先生說,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biāo)本。這次去蘇州游覽了幾個園林,果然覺得名正言順。“名正言順”的意思是名義正當(dāng),道理也講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當(dāng)而充分,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句中誤解為說法與實際情況相符。例、告別時,他非要送我?guī)准邫n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按蠓健笔侵付么蟮览淼娜恕:蠓褐敢娮R廣博或?qū)W有專長的人。句中把“大方”誤解為不吝嗇。大多數(shù)成語表里有兩層意思,字面意義并不是它的的真正含義,而只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語的含義,就叫做望文生義。成語的特點之一是意義的整體性,其意
3、義往往不是它的組成部分意義的簡單總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望文生義分析:句中的“文不加點”是指文章一氣寫成。無須修改。形容思維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筆來,文不加點地寫下去。”該句作者顯然是望文生義,以為“點”就是指標(biāo)點符號,因而造成誤用。其實“點”在這里表示涂改。例:古人寫文章都是文不加點。今天的人讀起來很吃力。1、你應(yīng)該和朋友合作搞這個課題,要知道三人成虎,眾志成城。2、我的態(tài)度很鮮明,對任何邪教的言論不贊一詞,對他們的行為深惡痛絕。3、一些人對中國的茶有偏見,以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進口飲料。4、小李得了
4、冠軍,尾巴翹到天上,對朋友竟然也側(cè)目而視。【“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里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這里錯解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樣力量強大”。】【“不贊一詞”原指“寫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現(xiàn)也指一言不發(fā)。這里錯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俊尽跋吕锇腿恕敝腹糯囊环N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藝作品,這里錯解為普通的鄉(xiāng)下人?!俊尽皞?cè)目而視”意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謹(jǐn)畏懼的樣子。這里錯解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張老師針對班上同學(xué)良莠不齊的現(xiàn)狀,講課時注意分層指導(dǎo)。6、那個時候,張大爺窮困
5、潦倒,衣食無著,十分令人痛心,到頭來只落得馬革裹尸的結(jié)局。7、近幾年,黃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面對這江河日下的情況,人們開始冷靜地思考環(huán)保問題。8、有人對歪風(fēng)邪氣深惡痛絕,可是輪到自己身處其中,也便隨風(fēng)而走。他們忘了,曾幾何時,自己對這些現(xiàn)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齒?!玖驾积R:好人壞人摻在一起。不表示學(xué)習(xí)成績參差不齊?!俊尽榜R革裹尸”意思是用馬皮將尸體包裹起來,指英勇殺敵,戰(zhàn)死疆場;不是“死得很慘,死后連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沒有”的意思?!俊尽敖尤障隆北扔魇挛锶遮吽ヂ洌闆r一天不如一天”。句中誤將“日下”理解為“水流一天天在減少”。】【“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
6、沒有多久”。句中錯誤地理解為“在很久以前”或“過了很長時間”。】9.不足為訓(xùn):不值得作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往往誤解為“不值得作為教訓(xùn)”。10.差強人意:原來指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F(xiàn)在表示大體上能夠使人滿意。多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11.耳提面命:不但當(dāng)面告訴他,而且揪著耳朵叮囑。形容懇切教導(dǎo)。往往被誤解為“嚴(yán)厲地當(dāng)面訓(xùn)斥”。12.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謝,如同親身感受到恩惠一樣。多用于代人向?qū)Ψ街轮x。往往被誤解為“象是親身感受到了一樣”。13.侃侃而談:“侃侃”本為剛直之意。談得理直氣壯才叫侃侃而談。人們大多用此語形容聊天,屬誤用。14.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
7、論。往往誤解為“不能刊登的言論”。成語往往有其一定的語源背景。此語源背景亦決定了成語的情感指向與語意內(nèi)涵。故而成語運用或辨析時不可忽視。因此,不了解語源造成的語病叫做“不明語源”。不明語源例1.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競相燃起降價烽火,消費者倒正好火中取栗。例2.小李心胸狹窄,受點委屈便逢人說項,四倒苦水。例3.為政者就應(yīng)潛心投入利國利民的實際工作中,樂不思蜀,專心致志?!尽盎鹬腥±酢痹醋?7世紀(jì)法國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說是猴子騙貓給它取出火中栗子,結(jié)果不但沒吃著,反倒把腳上的毛給燒掉了,現(xiàn)喻為受人利用,反受其害。此句中,不明其語源背景,故宜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