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試論張愛玲小說《金鎖記》的藝術(shù)特色》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摘要:張愛玲筆下有著無數(shù)充滿個性色彩的意象。在《金鎖記》中,象征女性命運的月亮意象反復(fù)出現(xiàn),點染出人物的命運和心理。此外,華美的語言、出色的人物刻畫、細(xì)膩的心理描寫、比喻、通感也在其小說中如魚得水。《金鎖記》的語言技巧就是非常高妙的。關(guān)鍵詞:意象;語言;心理?《金鎖記》寫于1943年,是張愛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說。傅雷稱為“張女士至目前最完滿之作,頗有《獵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fēng)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①張愛玲以過人的寫作技巧與想象力、洞察力和對生活、對人性近乎殘酷地剖析,把她對人生、對世界的獨特感悟訴諸筆端,給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文旨在從意象
2、、語言、修辭、心理描寫等幾個方面,試著對《金鎖記》的藝術(shù)特色進(jìn)行探究,力求通過分析、論述,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張愛玲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一、意象讀張愛玲的小說感受最深的就是她筆下眾多的意象。在《金鎖記》里就有白團(tuán)扇、月亮、酸梅湯、longlongago的調(diào)子、長安那美麗而又蒼涼的手勢等眾多繽紛的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包含著隱喻、象征等深層意蘊的一個個有著色彩、光澤、聲音的物象形態(tài)。張愛玲的小說大都有著鮮亮的視覺效果,她善于運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許多原本抽象的東西具有具體的形態(tài),如人物的命運、心理、情緒、感覺等像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從而給小說帶來濃郁的詩意。她在進(jìn)行小說創(chuàng)作中意象藝
3、術(shù)的探索實踐,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人所共見、俯拾皆是的,但她卻能夠在意象的運用上匠心獨運,獲得了超越意象本身的意義內(nèi)涵,使作品中的數(shù)量眾多的意象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小說的內(nèi)涵意蘊,將小說的題旨傳達(dá)得更為含蓄、雋永,給讀者留下無限廣闊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間。(一)月亮意象《金鎖記》開篇便是:“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②如今,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永遠(yuǎn)沉下去了,然而半個世紀(jì)前的張愛玲筆下的月亮卻在人們心中永垂不朽。直到今天歌手品冠還唱:這月色有點張愛玲。張愛玲的月亮不會衰亡,它是她意象世界里一盞奇異的燈,又是上帝的眼睛和夜晚的太陽。今天我們打開《金鎖記》驚喜于其中竟流淌著一
4、條動人的月亮河。在這里月亮統(tǒng)領(lǐng)全部的其余意象,顯示了故事的悲劇性和悲劇的深刻性。全篇九處寫到月亮,有些言簡意賅,一筆帶過,有些則濃墨重彩,精雕細(xì)刻。作品開頭一段:“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③這段文字歷來為評論家們所稱道。傅雷曾認(rèn)為是“新舊文字的糅和,新舊意境的交錯”,④“這一段引子,不但明月的描寫是那么新穎,心理的觀察那么的深入,而且輕描淡寫地呵成一片蒼涼的氣氛,從開場起就罩住了
5、全篇的故事人物?!雹菀院笤铝吝@個意象又多次出現(xiàn)。描寫長安退學(xué)前一夜的月亮是這樣的“空格子里,月亮從云里出來了”⑥此時長安眼中的月亮定是殘缺不全的,因為她的犧牲是一個美麗蒼涼的手勢,但這也是一種白白的犧牲,是一種徒勞。此時的這輪殘月更有力地渲染出了長安的悲哀與蒼涼。七巧忌恨兒媳芝壽,諷刺、挖苦她,不容許她享受正常的婚姻生活。故意讓長白為自己燒一夜的煙,而不讓他與芝壽同房。小說寫到這時的月亮是“影影綽綽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拾白像個戲劇化的臉譜。”⑦婆媳對同一個男人的爭奪自古有之,然而在這場爭奪戰(zhàn)中,芝壽是失敗的。月亮下的母子,母親不像母親,兒子不像兒子,展現(xiàn)了社會
6、的瘋狂,骯臟和不可理喻。芝壽在七巧的折磨下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此時她眼中的月亮是這樣的:“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⑧月亮象太陽,荒誕而恐怖,月亮是芝壽眼中的白太陽,這暗示著芝壽的悲劇是延續(xù)而永恒的。七巧破壞了長白的婚姻,又來干涉長安的婚事。她誹謗、阻攔、惡意中傷長安,讓長安再次做出犧牲,—個美麗蒼涼的手勢:和世舫解約。太陽煌煌的照著。此時的太陽該是一輪悲哀模糊的缺月吧?長安是不幸的,七巧在一天,不幸就存在一天。也許,有一天七巧死了,缺月還來得及成一輪滿月,但長安的一切少女時代青春歲月應(yīng)該有的鮮麗的陽光都只能在夢中重來了。七巧死了,長安長白獲得了新生。此時的月亮是
7、:“三十年前的月亮早也沉下去了”⑨三十年前的悲劇似乎結(jié)束了。月亮的意象在小說結(jié)尾重又出現(xiàn),有始有終,成為貫穿全篇的主題意象,強調(diào)出悲劇的深刻性和徹底性。(二)其他意象長安兩次做出犧牲時的口琴聲——longlongago的調(diào)子。第一次,longlongago的細(xì)小的調(diào)子在龐大的夜漾開。后來長安被迫解除婚約時“長安悠悠忽忽聽見了口琴聲longlongago”。⑩這兩次出現(xiàn)的longlongago的口琴聲。每一次都伴隨著長安的一次自我犧牲,每一次犧牲都足以改變長安的命運。但反復(fù)出現(xiàn)的longlongago的旋律,卻告訴我們,這是一曲愛的挽歌,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