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讀《梁啟超傳》有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讀《梁啟超傳》有感 自從我們中學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以來,我們都離不開講維新變法的那一段歷史,更離不開講其主導的重要領袖康、梁二人。然而,囿于慣性的認識,每當我們總結或回顧那段歷史時,總是容易以大是大非的角度,直陳其利弊,批判其教訓,以期達到警示后人的目的。但難道歷史就是以成敗論英雄嗎?歷史不應該是無數(shù)人的人生體驗與經(jīng)歷才匯聚而成的江流海濤嗎?或許,承認這個前提,我們去閱讀具體到個人的傳記時,才能明晰即便個體很渺小,但它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更何況,作為“一言興邦”的梁啟超,那位在教科書上已經(jīng)被貼上歷史標簽的他,理應作為更為鮮活的人,為我們所更進一步地認識。
2、 《梁啟超傳》提供了這么一個契機。當我讀完這本書,放下這部包含著沉重歷史的書籍時,我舒了一口氣。我感覺自己仿佛從那段風云變幻在歷史穿越回來,一時回不過神來。這本書用縱橫交錯的筆法,兼敘兼議,描繪了一個血肉豐滿而又感染眾人的梁啟超。而書中凸顯梁任公在教育理念、為人處世、家國情懷方面的細節(jié)之處,尤為值得回味再三?! 〗逃砟睢 ∫粋€人對他人、對外界的理念,很多時候往往與他本人的切實經(jīng)歷和人生體會有重要關系。梁啟超的教育理念就首先來源、亦得益于他的家庭教育。祖父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同時還經(jīng)常跟小時候的梁啟超講述古代忠臣孝子的故事,使得梁從祖父身上看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了祖
3、父憂國憂民的氣節(jié)。而父親謙恭仁愛,不辭勞苦一清鄉(xiāng)里之風氣,也為年少的梁樹立了典范。梁家早期教育的核心是立志和做人,這與當下急功近利、過于強調出人頭地的許多家教方式相比,梁家的方法似乎不太實用。正如當下的讀書,許多人認為讀好書是為了考好試,考好試是為了有好文憑,有了好文憑就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高收入、好生活,但卻忽略了讀書的宗旨其實是人格完善的培養(yǎng)與塑造。而恰恰是這點,才理應是教育的根本要旨。 梁啟超教育理念的第二個特點,是教人學做人,學做一個現(xiàn)代人。梁認為,要做成一個人,要做到“三達德”,即教育要在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分別做到“教到人不惑”、“教到人不憂”、“教到
4、人不懼”。他說生平最服曾國藩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彼嬲]孩子們:“總要常常保持著元氣淋漓的氣象,才有前途事業(yè)之可言”。他認為要做到心地光明,“一個人要保持勇氣,須要從一切行為可以公開做起”,要磨練意志上下工夫,不要“被物質上無聊的嗜欲東拉西扯”?! ∪喂逃砟畹牡谌齻€特點,是開民智,重實踐。他的實踐有很多方面,總的說來主要在兩方面更為突出。一個是辦報,通過參與創(chuàng)辦并擔任《中外紀聞》、《時務報》、《知新報》等等,通過文筆為當時的中國人開展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啟蒙。另一個實踐,便是辦學校。他通過在湖南時務學堂擔任總教習的機會,將自己維新變法中開民智的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
5、中,制定《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強調立志是根本,經(jīng)世是核心。他指出:“學者既有志于道,且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而目前之富貴利達,耳目聲色,游玩嗜好,隨在皆足以奪志,八十老翁過危橋,稍不自立,一落千丈矣?!敝劣谒越?jīng)世,又與唐宋以來所說的經(jīng)世不完全一樣,要解決的是當時的實際問題?! 熡亚樯睢 ≌f到為人處世,梁啟超與許多有才能而至高傲的人不同。在我看來,或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真誠心,真性情。對待自己的愛人伴侶,他相敬如賓,不僅非常依賴妻子的李夫人以及后來的王夫人對他在生活上的照顧,而且對愛妻的拳拳深情也在他的許多書信中表露無遺。 對待自己的師長友人,他既極力尊重維護,同時又坦
6、誠,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師康有為相處,梁啟超一開始是完全跟隨老師的思想主張的。如李劍農(nóng)在《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所說“戊戌以前的梁啟超只能算作康有為的走卒”,但“戊戌失敗后,康的思想始終沒有一點變化,(而)梁思想言論漸漸地脫離康的羈絆,要立起異來了”。面對老師的責怪甚至懷疑其拉幫結派、搞小圈子,梁啟超真誠地說,如果先生認為我的意見不對,批評我,教育我,我愿意接受,但也希望能辨明是非,如果說我有二心,想要自立門戶,“則不敢受”。而當后來康有為支持乃至主導張勛復辟,梁為了表示對共和的呵護和堅持,不惜與老師決裂,說“此次首造逆謀之人,非貪黷無厭之武夫,即大言不慚之書生,于政局
7、甘苦,毫無所知?!辈贿^在那10年之后,康有為在上海做七十大壽,梁啟超作為學生,仍然是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師,親往祝壽并撰寫《南海先生七十壽言》,被認為“情文并茂,傳頌一時”?! ∨c亦師亦友的黃遵憲相處,梁啟超則一直敬重他的思想深沉,考慮周全。后來在時局的劇烈變動中時,他們仍攜手并肩,共為進退,所謂“平生風誼兼師友”是也。正因為梁對他的真誠與尊敬,黃遵憲也對梁毫無保留地交流與引導,期望梁能用好手中的這支筆,“一眼興邦,一言喪邦。茫茫禹域,惟公是賴,求公加之意而已”。 與譚嗣同等友人相處,梁啟超則對他們肝膽相照,交心至深。梁后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