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副詞)

古代漢語(副詞)

ID:39121276

大小:33.50 KB

頁數(shù):3頁

時間:2019-06-25

古代漢語(副詞)_第1頁
古代漢語(副詞)_第2頁
古代漢語(副詞)_第3頁
資源描述:

《古代漢語(副詞)》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副詞(一)程度副詞表示程度高的主要有“最、絕、極、太、殊、尤、甚”等;表示程度加深的主要有“彌、益、愈”等;表示程度不深、輕微的主要有“少、略、微、稍、頗”。太后之色少解。(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深者觀蛟龍。(論衡·別通)(二)范圍副詞表示總括全部的有“皆、悉、盡、咸”等;表示范圍小的有“但、徒、特、第、直、僅”。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左傳·隱公元年)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樂府詩集·木蘭詩)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三)時間副詞“行、垂、且、將”等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方、正、適、會”等表示正在

2、進行;“既、已、業(yè)、嘗、曾”等表示已經(jīng)過去;“長、常、雅、素、俄、暫、姑、”表示動作行為的久暫。(四)情態(tài)副詞方式:俱、并、間、微、竊、故、固;速度:暫、遽、猝、立、即、旋、稍、漸;頻率:數(shù)、亟、累、屢、仍、輒、每(五)否定副詞常用的有“不、弗、毋、勿、未、非、否”等。1.不和弗:都是表示一般的否定。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左傳·齊桓公伐楚)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莊子·逍遙游)在秦漢以前,“弗”字的使用范圍非常狹窄,一般來說,“弗”字后面的動詞只能是及物動詞,但動詞后面卻不帶賓語。這是和“不”的用法顯著不同的。例如:功成而弗居。(老子)不知亂之所自起,則

3、弗能治。(墨子·兼愛上)“弗”字后面動詞帶賓語的例子,在先秦非常少見。例如: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2.毋(無)和勿:都經(jīng)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勸阻,意思是“不要”或“別”。這是和“不、弗”的重要區(qū)別。例如:茍富貴,無相忘。(史記·陳涉起義)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孟子·梁惠王上)有時“毋”和“勿”用于陳述句,則表示一般的否定。這種用法頻率較低。欲無獲民,將焉避之。(左傳·晏嬰論季氏)3.未:表示對尚未實行的某種動作、行為或狀況的否定。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左傳·僖公22年)有時,“未”字只表示一般的否定,和“不”的意義比較接近。例如:君未知戰(zhàn)。(左傳

4、·僖公22年)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zhàn)國策·楚策4)4.非和否:“非”和“否”都是特殊的否定副詞。“非”所否定的不止是動詞,而是后面整個謂語。例如: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莊子·秋水)前例是否定謂語和主語的關(guān)系,后例是否定敘述句中的謂語,表示對某一事實的否認?!胺瘛币彩且粋€用法特殊的否定副詞,它和表肯定的應(yīng)答之詞“然”對立,相當于“不”或“不是的”。例如: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后食乎?”曰:“然。”“許子必織布而后衣乎?”曰:“否。許子衣褐?!保献印ぴS行)“否”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表示否定的一面。例如:吾得見與否,在此歲也。(左傳·襄公

5、30年)不問可否,不論曲直。(李斯·諫逐客書)(六)謙敬副詞(表敬副詞)可以分尊人和自謙兩類。1.尊人的有“請、幸、謹、敬、惠、辱”等。2.自謙的表敬副詞,常用的有“竊、忝、猥”等。例如: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李斯·諫逐客書)(七)指代性副詞指代性副詞“相”和“見”,是兩個特殊的副詞,它們用在及物動詞前面作狀語,意義上指代賓語,動詞后面賓語不再出現(xiàn)。1.相:作指代性副詞用,指代第一、二、三人稱,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犊兹笘|南飛》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報任安書》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

6、也。《孟子·許行》2.見:南北朝以后,用作副詞,在動詞前。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八)語氣副詞確認:乃、即、必、定、誠、信、果;委婉的測度、商榷或論議:其、蓋、殆;出自意外的驚異:曾;祈使:其;反詰:豈、其、庸、寧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戰(zhàn)國策)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左傳)

當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xué)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yù)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zé)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luò)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