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民俗文化 茶馬互市》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文件編號:茶馬互市的起源與演變青海力盟海怡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商業(yè)運營管理部整理整理日期:2009年8月20日茶馬互市 中國古代以官茶換取青海、甘肅、四川、西藏等地少數(shù)民族馬匹的政策和貿易制度。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行茶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舉茶馬司主其政。明洪武四年(1371),戶部確定以陜西、四川茶葉易番馬,于是在各產茶地設置茶課司,定有課額。又特設茶馬司于秦州(今甘肅天水)、洮州(今甘肅臨潭)、河州(今甘肅臨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專門管理茶馬貿易事宜。明代的茶馬政策有著明顯的政治目的。由于茶是邊疆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統(tǒng)治者嚴格控制茶葉的生產和運銷
2、,并嚴禁私販。以茶易馬,在滿足國家軍事需求的同時,也以此作為加強控制少數(shù)民族的重要手段和鞏固邊防、安定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策略。后來隨著內地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濟交流的發(fā)展,民間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進行貿易。后茶馬貿易制度崩壞日甚,雖時下禁私茶之令,但民間茶馬貿易愈益興盛。一、“茶馬互市”起源“茶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tǒng)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中心內容的貿易往來。湟源--茶馬互市湟源縣西鄰藏地,是古代漢地西面最邊緣的地區(qū),這個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來就是漢藏通商的“口岸”,是一處著名的“茶馬互市”故地。茶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區(qū)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商業(yè)
3、貿易的主要形式,實際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備征稅條件的地區(qū)實行的一種財政措施。 茶馬互市雛形大約起源于公元5世紀,南北朝時期。唐代時逐漸形成了規(guī)則,宋朝時進一步完善,甚至設置了“檢舉茶監(jiān)司”這樣的專門管理茶馬交易的機構,明朝基本上沿襲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設置“茶馬司”?! 〔桉R交易,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為定制。宋朝統(tǒng)治階級為什么如此重視“茶馬互市”?主要原因是為了維護宋朝的邊疆安全。宋朝初年,內地用銅錢向邊疆少數(shù)民族購買馬匹,但是這些地區(qū)的牧民則將賣馬的銅錢漸漸用來鑄造兵器,這在某種程度上威脅到宋朝的邊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興國八年,正式禁止
4、以銅錢買馬,改用布帛、茶葉、藥材等來進行物物交換,為了使邊貿有序進行,還專門設立了茶馬司,茶馬司的職責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边@就是茶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馬互市也是制約藏族的一種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環(huán)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對茶葉十分依賴,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膩、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葉的供給,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葉自宋以來不但成為中原王朝與西北和西南地區(qū)的藏族之間的大宗經貿產品,而且也成為與藏族之間保持友好關系的物質手段?!安桉R互市”對維護了宋朝在西南地區(qū)的安全與穩(wěn)定起到重要作用,是兩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的治邊政策。其次,
5、通過茶馬貿易,還滿足了封建王朝對戰(zhàn)馬的需要,又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的茶利收入解決軍費之需?! ≡诓桉R互市的政策確立之后,宋朝于今晉、陜、甘、川等地廣開馬市,大量換取吐蕃、回紇、黨項等族的優(yōu)良馬匹,用以保衛(wèi)王朝邊疆。到南宋時,茶馬互市的機構,相對固定為四川五場、甘肅三場八個地方。四川五場主要用來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交易,甘肅三場均用來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交易。元朝不缺馬匹,因而邊茶主要以銀兩和土貨交易。到了明代初年,茶馬互市再度恢復,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漸漸廢止?! ∏宕?,尤其是乾隆以后,“茶馬互市”作為一種重要制度逐漸從歷史的地平線上淡出,取而代之出現(xiàn)了“邊茶貿易”制度。由于交通和
6、經濟的發(fā)展以及漢藏交流的增加,進入茶馬古道沿線的商品種類大幅增加。藏族對茶葉的需求有增無減,同時對其他產品如絲綢、布料、鐵器以及生產生活資料等商品的需求也開始增加;而內地對藏區(qū)的皮革、黃金以及蟲草、貝母等珍貴藥材有更大需求。這樣,漢藏之間的貿易范圍更加廣泛,“茶馬古道”沿線的民間貿易則益加繁榮。直到清文宗,地方馬場奉命裁撤,各地軍隊所需馬匹統(tǒng)歸自購,官府設置的茶馬交易隨之停廢,延續(xù)400余年的茶馬互市交易自此終止。二、唐宋茶馬互市的演變 隋唐時期,互市有專門的政府機構,如隋代設有“交市監(jiān)”機構管理包括民族間貿易之事宜。唐代初期沿用隋代的“交市監(jiān)”互市管理機構,唐太宗貞
7、觀六年(632年)將交市監(jiān)改名為“互市監(jiān)”。武則天垂拱元年(685年),曾經一度改稱為“通市監(jiān)”,但是不久又恢復為“互市監(jiān)”。機構的多次調整,表明最高決策者對民族互市的重視以及對理順互市管理渠道的積極態(tài)度。 在唐代茶馬互市出現(xiàn)之前,中原王朝或農耕民族主要用金銀、絹帛及各種手工業(yè)品來交換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馬匹及其它畜產品,歷史上將這種互通有無的民族貿易稱之為“絹馬貿易”。絹馬貿易在歷史上維持的時間比較長,它曾經是中原王朝或農耕民族同周邊少數(shù)民族進行政治聯(lián)系和經濟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國有關茶葉的記載比較早,而茶葉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