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

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

ID:39279240

大?。?3.00 KB

頁數:9頁

時間:2019-06-29

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_第1頁
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_第2頁
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_第3頁
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_第4頁
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_第5頁
資源描述:

《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1礦田構造的研究方法1.大比例尺地質構造測量及有關基礎地質問題的研究。2.巖組學(顯微構造分析)作為構造巖石學的一種專門手段,解決某些宏觀難以解決的構造問題。確定含礦褶皺、斷層、裂隙的成因;鑒別巖(礦)石所經歷的變形階段和各階段的變形特征(方位、性質、強度等);有助于認識成礦前、成礦期和成礦后的構造變形歷史,確定礦體位移的性質和方向3.物探方法包括磁法、電法、重力、地震、放射性法等。4.地球化學方法。礦田范圍內原生暈和次生暈的研究常可幫助查明一般地質測量不易發(fā)現的導礦和含礦構造。配合地質測量進行的氣體測量,可以幫助查明松散沉積物覆蓋下的控礦斷裂,還

2、可根據氣體異常帶的形態(tài)和寬度,對斷裂的形態(tài)和產狀作出大體正確的估計。5.遙感技術。七十年代以來,遙感技術(衛(wèi)象、雷達、紅外攝影等)在勘查區(qū)域地質礦產、判別大型控礦構造、圈定成礦遠景區(qū)等方面有顯著的效果。大比例尺遙感信息解譯(1:50000以下):提取線性和環(huán)形構造信息,提取各類蝕變(主要是含水羥基類)和礦化(如褐鐵礦化、孔雀石化等)信息。6.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定量地系統地認識構造的控礦意義并進行統計預測。應用構造模擬實驗研究礦田、礦床構造的形成機理,恢復古構造應力場。模擬油氣盆地的演化過程。7.利用巖石和礦石的同位素年齡資料判別礦田構造的發(fā)展史并分析

3、構造與礦化的時間關系。8.古水文地質條件研究。在沉積巖和火山—沉積巖的廣泛發(fā)育區(qū)最適宜研究古水文地質條件。通過研究古地下水(包括上升水、下降水)流動通道和流向,有助于查明礦石富集地段,找尋未知礦體。2構造對成礦的控制作用一、對內生礦床來說,構造對成礦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現在:1.構造活動生成的各種裂隙、空洞、孔隙和高滲透帶等是含礦流體(各種成因的)在巖石中流動的通道(導礦或運礦構造);2.各種構造成因的裂隙和孔洞是含礦流體中礦質的沉淀和堆積場所(儲礦或含礦構造),其影響礦床、礦體的空間分布和形態(tài)、產狀;3.構造活動是使礦液匯集、運動的原因和驅動力之一;

4、5.成礦后構造既能破壞礦體,又能促使某些層狀礦床(如沉積變質鐵礦)經過緊密褶皺使礦體加厚(尤其在樞紐部位),擴大了單位面積內的礦石儲量;6.疊生成礦作用往往是多期成礦構造作用起主導作用。二、對于風化礦床、沉積礦床、火山一沉積礦床以及沉積變質礦床,大地構造和區(qū)域構造因素對于巖相古地理-(剝蝕區(qū)、搬運區(qū)和沉積區(qū)等)的制約,對成礦物質的沉積分異和堆積成礦,對于地殼深部物質直接溢出地表并參與外生成礦作用等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3礦田構造研究的基本內容(1)研究巖石力學性質,包括巖石變質(形)后的力學性質、不同深度下巖石的力學性質、不同巖石類型力學性質等,及

5、上述性質對成礦和礦化分布的控制作用;(2)研究各種控礦構造類型,包括原生層狀構造、褶皺、斷裂、裂隙、劈理、片理、侵入巖體構造、火山構造、重力構造等的發(fā)生、演化歷史及其與礦化的時間、空間和成因聯系,這是礦田構造研究的主要內容;(3)研究控礦構造體系和構造分帶性。在上述單個(類)構造研究的基礎上,進而研究礦田構造體系(包括水平構造分帶、垂直構造分帶)對礦床系列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4)研究控礦構造的發(fā)展歷史,包括成礦前、成礦期和成礦后構造的產生和演化;(5)研究礦液的運移和運礦構造,包括古水文地質條件對成礦的影響;(6)研究礦石堆積的構造圈閉條件(

6、成礦構造圈閉);(7)研究各種成因類型礦床的構造特征及其形成的構造條件,如巖漿礦床、偉晶巖礦床、矽卡巖礦床、斑巖礦床等等;(8)研究礦田礦床構造與區(qū)域構造的聯系。4礦液運移通道及流向的研究礦液沿巖石的孔隙及斷裂、裂隙運移時,隨著溫度、壓力逐漸下降,充填交代作用的不斷進行,礦液的成分和物理化學條件在不斷的變化、以及化學元素活動性差異,于是沿著礦液通道自下而上、由中間向兩側,形成蝕變分帶現象,礦體中成礦元素或微量元素含量也出現有規(guī)律的變化。因此,這些變化是受礦液流向影響的,利用這些變化的標志可以分析礦液運移的通道和方向。1、礦化類型及礦化強度的變化成礦

7、過程中,成礦物質在含礦熱液中有秩序沉淀,與金屬元素穩(wěn)定序列有關,造成礦物或元素分帶,運移方向由較不穩(wěn)定元素向較穩(wěn)定元素運移;礦石組構的變化也指示了運移方向,2、蝕變類型及強度變化分析當成礦流體沿控礦構造上升到一定部位,遇到易于交代的巖石時,發(fā)生水——巖反應,產生圍巖蝕變。由于成礦流體的逐漸變化以及化學元素活動性的差異,可形成蝕變分帶。蝕變的分帶一般是由高溫蝕變礦物組合向低溫蝕變礦物組合演變。根據蝕變分帶現象,可判斷流體的運移方向,例如:由堿質蝕變-深色蝕變-硅鋁質蝕變-弱蝕變的方向運移。3、原生暈及礦體中微量元素的變化在一些熱液礦床中,原生暈或礦石

8、中微量元素的變化隨著礦液的運移呈現出規(guī)律性變化,有的逐步升高,有的逐步降低,因此利用微量元素的變化也可判斷運移方向。如安徽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