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必修一總復習》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復習課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3、西周的宗法制的實質:按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特點:嫡長子繼承制作用:形成“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2、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鞏固西周的統(tǒng)治4、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A、神權與王權的結合B、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C、最高決策集團尚未形成權力的高度集中二、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1、秦滅六國的過程:韓、趙、燕、魏、楚、齊2、秦統(tǒng)一全國的時間:公元前221年。5、秦始皇采納李斯
2、的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郡是直屬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設置,郡設郡守、郡尉、監(jiān)御史等職官,分別執(zhí)掌行政、軍事、監(jiān)察職責??たh長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調動,不得世襲。作用: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3、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縣制4、秦朝皇帝制的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皇帝獨裁6、秦朝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職責分別是:丞相協(xié)助皇帝,助理萬機;太尉主管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三、專制主義政體的演進與強化1、皇權與相權是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對矛盾,舉例說明秦、漢
3、、唐、宋、明、清是如何分割相權,加強皇權的?(中央: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A、中國古代宰相、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B、秦朝和漢初,丞相的權力相當大。C、漢武帝主持政務后,A、頻繁任免宰相B、形成中外朝制度,分割了丞相的權力。東漢出現了尚書臺。D、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在門下省設政事堂,凡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其他官員,身份也等同與宰相,宰相的權力有所分散。E、宋代設中書門下,為了分散相權,又增設了“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F、明朝,明太祖廢宰相、權歸六部,明永樂帝時,設立內閣,皇
4、權加強。G、清朝設立軍機處、推行密折制,封建社會君主專制達到頂峰。2、地方:不斷加強對地方的管理監(jiān)察體制:西漢:漢武帝元封五年,每州設刺史一人監(jiān)察地方;元朝設立行省制,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區(qū),行使權力時受中央的節(jié)制。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強化了中央集權。明清政治制度的特點、主要表現及影響:特點: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和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主要表現:①明朝廢除丞相,權歸六部,設立內閣制,使君主權力大大加強。②清朝設立軍機處,推行密折制,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利,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影響:①積極作用:有利于多民族
5、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障。②消極作用: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國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復習)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1、19世紀上半期列強侵華的根本原因:為了開辟更大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場地2、1840年——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主要侵華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中法戰(zhàn)爭(1883-1885)、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八國
6、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900-1901)條約名稱內容影響割地賠款通商口岸其它《南京條約》香港島2100萬銀元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關稅協(xié)定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2億兩白銀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允許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辛丑條約》4.5億兩白銀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成為列強的侵華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近代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復新疆、黃海海戰(zhàn)、反割臺斗爭
7、、義和團運動等。2、三元里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3、黃海海戰(zhàn)與反割臺斗爭表現了愛國軍民為維護國家主權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4、黃海海戰(zhàn)中犧牲的愛國將領有: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和經遠號管帶林永升。5、反割臺斗爭的背景:《馬關條約》的簽定,割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6、反割臺斗爭中的兩支隊伍:邱逢甲和徐驤領導的義軍和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7、反割臺斗爭的意義:充分體現了臺灣軍民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二、中國軍
8、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三、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1、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2、1937年12月,日軍在南京進行了為期6周的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被害。3、日軍在侵華過程中,公然違反國際法,實施細菌戰(zhàn)和毒氣戰(zhàn)。(1)日本侵華(9.18事變;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2)1935年,中共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合作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