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1》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經濟學》試題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6分) 1.級差地租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3.等收益線4.菲利普斯曲線二、簡述題(1、2題每題10分,3、4、5題每題8分,共44分) 1.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由什么決定?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條件下,勞動力再生產的條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怎樣理解相對過剩人口既是資本積累的必須產物,又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的必要條件? 3.簡述效用最大化原則。 4.實現(xiàn)帕累托最適度的條件是什么? 5.什么是凱恩斯革命?三、論述題(每題
2、20分,共40分) 1.怎樣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兼容性? 2.畫圖說明資源的最佳配置。答案部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經濟學》試題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6分)1.級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氣候、雨量、光照、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或在同樣面積的土地上不斷投入同樣多的生產要素所得到的不同產量或收益而產生的地租。級差地租是由于決定產品價格的劣等地的被使用與優(yōu)等地之間產生的差額。級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經營權
3、的資本主義壟斷,源泉是耕種優(yōu)等地和中等地的農業(yè)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超額利潤。級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條件不同而分為兩種形態(tài),即級差地租Ⅰ和級差地租Ⅱ。級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產生的級差地租。級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xù)追加投資的資本生產率不同而產生的級差地租。級差地租I和級差地租Ⅱ的區(qū)別,在客觀上是由于對土地的兩種不同的投資方法所引起的。級差地租I,是以不同地塊的肥力和位置的差別為條件;而級差地租Ⅱ,除了這種差別外,還以同一地塊上連續(xù)投資的生產率的差別為條件。與級差地租I不同,由追加
4、投資帶來的超額利潤即級差地租Ⅱ,并不立即全部轉化為租金流人土地所有者手中。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指壟斷資本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資本主義。其產生歸根結底仍然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和結果。其主要形式有:第一,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也就是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國有經濟、國有企業(yè)。?第二,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在企業(yè)內部的結合。?既可以是國家和私人共同投資于一個新的企業(yè),也可以是國家通過出售一部分國有企業(yè)的股份,從而形成國家和私人資本共有的企業(yè),還可以通過國家收購一部分原私有企業(yè)的股份而形成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相結合
5、的企業(yè)。?第三,國家壟斷資本和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yè)外部的結合,也就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私人企業(yè)的外部起作用,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誘導私人企業(yè)向既定的方向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國家對經濟的管理和調節(jié)。其實質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是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機器來為其發(fā)展服務的手段,是私人壟斷資本為了維護壟斷統(tǒng)治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形式,是資產階級國家在直接參與社會資本的再生產過程中,代表資產階級總利益并凌駕于個別壟斷資本之上,對社會經濟進行調節(jié)的一種形式。其主要作用有
6、:??1.從對生產的促進方面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xiàn),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這些矛盾和不足,促進了社會生產新一輪較快的發(fā)展。但其不利的是:國家壟斷對經濟進行調節(jié)和干預的財力主要來自稅收。巨額的稅負最終會落到勞動人民身上,加重他們的負擔,減少他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這又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痼疾——生產相對過剩的根源之一。?另一方面,國家的巨額財政赤字,也是幣值不穩(wěn)定和通貨膨脹的源泉之一。此外,國有經濟還長期存在著官商作風、管理不善、效率較低、虧損嚴重、等問題,成為國家財政的沉
7、重負擔。3.等收益線(lsorevenueline):指兩種產品在價格已定的情況下,各種不同組合的銷售收入總額相等的一條直線,即在這條線上的任何一點,雖然表示了兩種產品有各種不同組合,但其銷售收入總額相等。如圖所示,橫軸、縱軸分別代表A,B兩種產品的產量。假定這A,B產品價格分別為PA,PB,兩種產品組合的兩種極端情況:一是把既定的全部資源都生產A產品為OA1,則銷售收入為OA1×PA;二是把既定的全部資源都生產B產品為OB1,則銷售收入為OB1×PB。因為按照假定,兩種產品的各種不同組合的銷售收
8、入相等,所以:OA1×PA=OB1×PB。在此情況下,連接A1,B1形成的一條直線A1B1便等收益曲線。4.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curve):說明失業(yè)率和貨幣工資率之間交替變動關系的一條曲線。它是由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根據(jù)1861—1957年英國的失業(yè)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tǒng)計資料提出來的,故稱之為菲利普斯曲線。因為西方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工資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即貨幣工資率的增加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加會引起物價上漲,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所以,菲利普斯曲線又成為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