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

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

ID:39430450

大?。?2.50 KB

頁數(shù):8頁

時間:2019-07-03

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_第1頁
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_第2頁
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_第3頁
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_第4頁
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_第5頁
資源描述:

《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漢語言文學試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的特色張璽摘要:余嘉錫的《世說新語箋疏》是近代研究《世說新語》的一部力作,對后世的《世說新語》研究影響深遠。他側重從史學的角度進行注疏,以發(fā)掘《世說新語》的史料價值。本文主要從訓解文字和考證史實兩個方面對《箋疏》進行研究,考察其獨特之處,以期展現(xiàn)余嘉錫的學術成果關鍵詞:《世說新語箋疏》余嘉錫史實余嘉錫,字季豫,別署狷翁,湖南常德人。一八八三年生,一九五五年卒于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文獻學家、目錄學家、史學家。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參加鄉(xiāng)試,高中舉人,其后被選為吏部文選

2、司主事。民國時期,曾任北京各大學教席,教授目錄學、古籍校讀法等課程,后長期執(zhí)教于輔仁大學,擔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主任、文學院院長。1948年憑借《四庫提要辯證》,當選為前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四庫提要辯證》被稱為是“中國目錄學史上一空前巨構”[1]?!妒勒f新語箋疏》是其另一部力著,是近代研究《世說新語》的集大成之作。該書的創(chuàng)作始于一九三七年,直至作者去世的前兩年,一九五三年。歷經十七年之久,這“十余年間,幾乎有一半時日用在這部《箋疏》上了。惟平生寫作,向無片楮箋記,全憑記憶,隨筆而下,自謂‘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為勞瘁?!盵2]《箋

3、疏》以考證史實為重點,引用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一方面增補原書之不備,闡明劉孝標注中簡略隱晦之處;另一方面則對記載不實之處加以駁正。同時,還匯集了眾多名家的評注,“筆錄李慈銘的校注、程炎震的箋證、李祥的箋釋以及近人談到的有關《世說》的解釋”[3],在此基礎上或發(fā)展前人的觀點,或是提出新的見解??傊?,余嘉錫運用各種方法來考案史實,意圖還原魏晉士人的言行、思想以及社會風俗、習尚。這種側重從歷史角度箋疏《世說新語》,通過考證辨別虛實,努力發(fā)掘其史料價值的研究方式,正是《箋疏》的獨特之處所在。以下通過訓解文字和考訂史實兩部分,來考察此特色。一、訓解文

4、字,探尋真實訓解文字雖然不是本書的重點,但是作為傳統(tǒng)注疏的內容之一,作者往往藉此來解讀原文,考察晉人的用語習慣,甚至在字里行間中探尋歷史真相。如《言語篇》“陸機詣王武子”條,陸機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4]其中“千里”“未下”二詞,歷來為人所爭論。余嘉錫通過辯駁他人的觀點,來逐步辨析詞義、疏解原文。他首先借用黃朝英的觀點來否定了歷史上普遍的兩種說法:一是“千里”和“末下”均為地名,一是說“千里”用來形容地廣。黃朝英認為前者與句意不符,是為妄說;后者也不正確,因為原文“千里”是用來修飾莼菜的,而不是莼羹。他認為“千里”指吳郡與洛

5、陽相隔的距離,吳中莼羹自然可與羊酪相匹敵,但地方遙遠不能保證其原有的極致美味,所以說是未下鹽豉的莼羹。意思是莼羹更美味。但余嘉錫并不同意黃朝英對“千里”的解釋,盡管黃氏的句意理解正確,余氏認為“千里”應為地名。他先列舉了嚴有翼和王楙的觀點,嚴氏認為“千里”是湖名,王氏認為“千里莼”是固定詞。余嘉錫先追溯了“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一句的出處——《郭子》,原句是“千里莼羹,未下鹽豉”?!妒勒f》此句引自《郭子》,因嫌其語意不明,所以增加數(shù)字以明其意。余氏認為“六朝、唐人均以千里莼為一物”,杜甫詩中以“岷下”對“千里”,可證明“千里”為地名。

6、那么千里究竟是何地呢,一說是在溧陽縣,一說是在華亭,但究竟是何地,史料并未明確記載,已無從考證了。其后,他又從《齊民要術》《食經》所記載的莼羹的做法,推知一般莼羹是需鹽豉的,如此便可理解陸機的言外之意——“莼味尤在酪上”。他不僅考證“千里”之意,詮釋了陸機的言外之意,而且又探討了此條被誤讀的原因。宋刻本把“未下”誤刻為“末下”,于是異說紛起,后人又把“末下”稱為“秣陵”,一字數(shù)變,穿鑿附會,也就離本意漸行漸遠了。最后在結尾引用了徐樹丕的觀點,以作總結。不僅如此,余嘉錫往往從看似平常的詞語入手,旁征博引,以小見大,或探尋詞義的演變,或管窺魏

7、晉的社會生活風貌?!堆帕科返谑藯l,“吏云:‘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5]。余嘉錫考察了其中“傖”字的復雜涵義:其一,不分地域使用時,意指粗俗;其二,孫權建都武昌,吳人自名上國而鄙視楚國,罵楚人為傖;其三,漢末至東晉南渡以來,居住吳地的中原舊族稱后來南渡之士為傖;其四,中原人與楚人雜處于江、淮之間,被稱為雜楚,吳人又稱其為“傖楚”,為區(qū)別九江、豫章的楚人則稱其為“傒”,而對于荊州之楚人,不在有所指目?!皞帷弊值氖褂梅秶?,從籠統(tǒng)地不分地域,縮小到吳人鄙薄楚人所稱,又轉為過江之初吳地大族稱呼南渡士人之語,而由于南方地域的不同,又細分為“傖楚

8、”“傒”等。排外的民族心理盡顯在晉人口語之中,被歷史的波浪沖刷,沉寂于史料,期待著重見天日。而余嘉錫作為發(fā)現(xiàn)者,通過分析不同時期形勢環(huán)境的變化及民族心理,佐之史書,界定含義,從而來揭示這種不同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