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小升初必讀文言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小升初必讀文言文1、《楊氏之子》【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薄驹~語解釋】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曰:說。夫子:舊時對學(xué)者或老師的尊稱。設(shè):擺放,擺設(shè)。甚:很。詣:拜見。未聞:沒有聽說過。示:給??看?;荩和盎邸?,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譯文】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
2、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就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焙⒆玉R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驹~語解釋】鼓:彈。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峨峨:高。兮:語氣助詞,相當于“啊”。絕:斷絕。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善:擅長,善于。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樣。若:好像。
3、曰:說。善哉:語氣詞表示感嘆,意為“好啊”,“妙啊”。洋洋:廣大。謂:認為,覺得。之:代詞。必:一定。所念:(心中)所想到的。得之:知道,明白。必定準確的知道。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語言的人。近義詞:知己、知交、知友。破琴絕弦:把琴摔壞,把弦拉斷。不復(fù)鼓:復(fù):再,重新。再也不彈琴。【譯文】俞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于傾聽。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說:“彈得真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在我耳邊流淌!”俞伯牙
4、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里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弦挑斷,把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這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此后,因為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或樂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因為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專長或愛好,表示悼念。3、《學(xué)弈》《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
5、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驹~語解釋】(1)弈:下棋。(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3)通國:全國。(4)之:的(5)善:善于,擅長。(6)使:讓。(7)誨:教導(dǎo)。(8)其:其中。(9)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10)雖:雖然。(11)之:指弈秋的教導(dǎo)。(12)鴻鵠:天鵝。(13)援:引,拉。(14)繳:本課指有絲繩的箭。(15)之:他,指前一人。(16)俱:一起。(17)弗若:不如。(18)矣:了
6、。(19)為:謂,說。(20)其:他,指后一個人。(21)與:嗎。(22)曰:說。(23)非:不是。(24)然:這樣。【譯文】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有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dǎo),但是心里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起學(xué)習(xí),但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xué)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4、《兩小兒辯日》【戰(zhàn)國之鄭國】列御寇《列子?湯問》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p>
7、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詞語解釋】辯斗:爭論。以:認為。去:距離。日中:正午。及:到。車蓋:車篷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陰涼的意思。決:判決,判定。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湯,熱水。孰:誰為:通“謂”,以為,認為汝:你知:通“智”,智慧。游:游歷、
8、游學(xué)故;原因知:知道【譯文】孔子到東方游說(或游歷),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詢問其中的的原因。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一些?!绷硪粋€小孩兒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到正午時距離人近。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蓋一樣,到了正午(中午)時太陽就像一個放物體的器皿一樣,這不是距離